陳勝死後,項梁為何沒有擁兵自重,而是擁戴楚懷王成為領袖?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就是著名的大澤鄉起義。這次起義的意義不僅僅是開啟了農民起義的先河那麼簡單,而是在其之後,農民起義猶如星火燎原之勢席捲全國,極大動搖了秦朝的統治,為秦朝的滅亡打下基礎。然而遺憾的是,由於陳勝等人缺乏對起義軍的有效管理,內部紛爭嚴重,很快就被章邯所率領的“驪山軍”給平息。公元前208年初,陳勝被殺

陳勝死後,項梁為何沒有擁兵自重,而是擁戴楚懷王成為領袖?

陳勝被殺之後,各地的農民起義並未因此而沉淪,反而愈演愈烈,但是,卻有一個難題放在所有人面前,那就是陳勝之後誰能擔當起起義軍領袖的重任?雖然當時起義軍隊伍五花八門,但嚴格來說,大部分起義軍都是為了“聲援陳涉”而起兵,總體來說都視陳勝為領袖,可現在群龍無首,起義軍在銳氣上就大打折扣。

當然,在起義軍隊伍中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夠繼承陳勝的遺願,帶領起義軍推翻秦朝,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都很難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認可,在這樣的前提下,項梁、項羽叔侄就看到了一絲機會

(本人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已經介紹了項梁起兵的經過,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陳勝死後,項梁為何沒有擁兵自重,而是擁戴楚懷王成為領袖?

項梁為了成為會稽郡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他不惜將信任自己的會稽郡太守殷通殺害,由於殷通是秦朝郡守,因此,項梁的所作所為得到會稽郡農民的普遍支援,他高舉義軍大旗,奉陳勝為王,開始與秦軍進行正面對抗。恰在此時,陳勝遇害,項梁看到一個天賜良機,這個機會對別人來說有些渺茫,但對於楚國出身、而且還是名將項燕後人的項梁來說,卻是難得的機遇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雖然各國都暗暗積蓄反秦力量,但是,楚國卻被視為最有可能推翻秦朝暴政的國家,為什麼?相信大家還記得楚國名將項燕死前的那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不但寄託了所有楚國人的心願,也使楚國成為最堅定的反秦勢力。因此,所有人都在期待楚國能出現一位英雄人物,而項梁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陳勝死後,項梁為何沒有擁兵自重,而是擁戴楚懷王成為領袖?

可是,項梁雖然如願以償地成為會稽郡的義軍首領,但以他當時的威望和實力,很難得到其他人的認可,當他正在為此發愁時,范增的出現讓他茅塞頓開。

范增是一位有名的隱士,陳勝失敗時,別人都一籌莫展,可他卻說:“陳勝固當敗”,也就是說陳勝的失敗早在他的預料之中。不管范增算不算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但這句話確實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問其原因,他就將“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再次闡釋了一番,一方面,他認為陳勝乃是驕兵必敗;另一方面,他認為陳勝失敗的關鍵就是自立為王,而不是冊立楚國人為王;他還指出,項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擁戴,並非全是項家的影響力,而是因為項梁是楚國人

陳勝死後,項梁為何沒有擁兵自重,而是擁戴楚懷王成為領袖?

秦朝的滅亡和陳勝的失敗有著太多原因,這個立不立楚國人為王聯絡不大,但是,范增的話卻起到兩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一:淡化了陳勝之死帶來的影響,使起義軍很快就走出悲觀情緒;

其二:樹立了楚國在反秦勢力中的權威地位,以及項梁義軍在起義軍中的核心位置;

接下來,項梁聽取了范增的建議,努力尋找當年楚懷王的後代,為什麼要尋找楚懷王的後代?因為楚懷王當年就是客死異鄉、死在了秦國,六國皆知,如果能擁立楚懷王的後人,以他們對秦國的仇恨,那絕對會事半功倍、成為天下義軍的新領袖

陳勝死後,項梁為何沒有擁兵自重,而是擁戴楚懷王成為領袖?

經過一番周折,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還真被找到了。用什麼名號呢?既然大家對楚懷王客死秦國耿耿於懷,乾脆,這個孩子還叫做楚懷王,這樣的話,更有利於凝聚人心。於是,一個放羊的孩子就這麼成為起義軍的領袖楚懷王了,包括劉邦在內的各地起義軍紛紛來投,實力大增

陳勝死後,項梁為何沒有擁兵自重,而是擁戴楚懷王成為領袖?

項梁尋找並擁立了楚懷王,在所有人看來,這是一種忠義之舉,為項梁贏得了好名聲,但事實上,項梁的私心明顯大於公正,他之所以這麼做,還是為了成為起義軍的實際統帥,因為楚懷王被立之後根本沒有任何實權,四面八方前來歸附的起義軍全部都由項梁進行調配,而項梁更是以安全為由,將楚懷王送到了楚國新的首都盱眙,項梁真正成為起義軍的領袖

項梁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他最大的功勳就是托起了“西楚霸王”項羽的崛起,但是,他還有許多其他行為被認為是不擇手段。項梁對權力的過分追逐也為一把“雙刃劍”,他在世時雖然做到了大權在握,可是,卻引起楚懷王的極大不滿,後來項梁剛剛被章邯所殺,楚懷王就急不可待地從盱眙趕赴到彭城,名為弔唁,實際上卻接管了一切,並直接罷免了項羽的軍權,讓項羽進入低谷,這也才有了劉邦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