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最後,想聽實錘,歷史上真的確有此事

為了下次能更方便的見到我,點點關注吧。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小主們快跟小編我來看看今天的精彩吧。

朱迪·丹奇主演的《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開始進行製作,將在蘇格蘭、印度、英國取景。這是她與導演斯蒂芬·弗雷斯繼《菲洛梅娜》後的再次合作,也是《布朗夫人》後再次演維多利亞女王,講述晚年的女王與年輕印度男僕之間的友情。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最後,想聽實錘,歷史上真的確有此事

關於影評

電影《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根據Shrabani Basu的小說《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關於女王心腹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的是晚年的維多利亞女王與她年輕的印度教師阿卜杜勒之間樸實、深情的友誼。這段友誼跨越了國籍、階級、財富和年齡等種種溝壑,被英國王室視為一種羞恥,在女王死後一度被掩埋於歷史之中。

這段超乎想象的友誼被髮掘還是緣起於一位女記者,她在2003年遊覽女王懷特島夏宮時,發現了很多“印度僕人Abdul Karim”的畫像,突發好奇,認為畫中人非但不像僕人,穿著打扮和姿態都具貴族氣質,這些不尋常的畫打動了她, 經過Shrabani Basu 五年時間地深入調查,才終於揭曉了這段被封藏百年的真情故事。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最後,想聽實錘,歷史上真的確有此事

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在位時長64年,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英國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她在位期間(1837年―1901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蓬勃發展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最後,想聽實錘,歷史上真的確有此事

是大英帝國對外領土擴張最輝煌的時期,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大英帝國因此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曆史上稱這一時期為“維多利亞時代”,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維多利亞時代”一直延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而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正是她的一個兒子,也是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代很多都與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聯姻,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是在這些親戚們之間打起來的。

來自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的阿爾伯特,是維多利亞母親和舅舅給她安排的結婚物件,原本心懷抗拒的維多利亞沒有想到,這場政治聯姻給了她一生最美好的記憶,也促成了英國王室歷史上最令人稱道的愛情傳奇。維多利亞不僅迷戀他金髮碧眼的俊朗外表,更極端崇拜他的天才和為人。這位不斷克服英國王室種種阻礙,為實踐自身理想抱負,以勤政愛民和忠於真理為信條,統治英國20年卻沒有名分的國王,對英國產生了無人能取代和比擬的影響。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最後,想聽實錘,歷史上真的確有此事

他幾乎是一手對王室參與外交和國內事務及科學、藝術與工業的活動進行了改革,給從前孤高在上的王室創造了全新親民的形象,把他們帶到公眾面前,樹立起非常關心臣民之福祉的領袖形象。幫助形成了大英帝國“維多利亞時代”高得驚人的道德標準。但他作為英國王室眼中的外來人,德國佬,想要憑一己之力將英國這個沉悶、渙散、混亂又裝腔作勢的國度引上德意志民族的嚴謹、務實、理性之路,確實是天方夜譚。

他的一生使我聯想到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過的這句話:“其實,一個男人的夢想幾乎是從來不會實現的。” 繁重的國事和註定無望的理想壓在阿爾伯特一個人的肩上,身心不堪重負的他,積勞成疾,年僅42歲就離開這個世界。臨終前,維多利亞日夜守護著他,他對維多利亞說:“我並不依戀人生,我並不看重它,假若我患了重病,我將立即投降,我不會為著生命而掙扎,我沒有生的執著。”

就是這樣一個正直、堅韌、在絕望和孤獨中不屈不撓的男人為維多利亞擋住了一次次繁雜沉重的國事,為她的自由生活築起了一道浪漫、堅固的圍牆。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最後,想聽實錘,歷史上真的確有此事

1861年阿爾伯特的離世,讓維多利亞悲痛欲絕,無心為政,鬱鬱寡歡地過起了離群索居的生活,也由於長期隱居,導致首相擴充套件了自己的勢力,促使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更趨完善。直到1870年代後期,她才重新活躍起來。

在維多利亞離群索居時,陪伴她的是她和阿爾伯特生前的好友約翰布朗。是那時維多利亞身邊唯一能夠安慰她喪夫之痛的人。維多利亞認為他明白自己對阿爾伯特的思念和愛。進而深刻了與約翰布朗之間的友情。但1883年3月,布朗因患名為“丹毒”的面板疾病而突然暴死。這迫使維多利亞再次承受友人離去的痛苦。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最後,想聽實錘,歷史上真的確有此事

影片中,阿卜杜勒是在1887年英國舉行女王登基50年的慶典上見到維多利亞的,之後做了維多利亞的貼身男僕,影片中維多利亞還趕走了首相,只留阿卜杜勒陪她審批公文,可見阿卜杜勒在維多利亞心中的地位之重。

一個囚犯身份登記員,而且還是印度的賤民,阿卜杜勒在宮廷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從維多利亞的初戀尊貴的俄國皇儲亞歷山大二世到一個微不足道的印度男僕,女王的身份就已註定,她身邊的男人要揹負這種被英國王室成員和臣民仇視、牴觸的命運。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最後,想聽實錘,歷史上真的確有此事

維多利亞帶阿卜杜勒去阿爾伯特和約翰布朗生前給她最多美好回憶的地方,懷特島。這位不離不棄的印度慕斯給了維多利亞晚年新的希望和生機。他的眼中充滿青春的光芒,一顆溫柔陽光的心撫慰了女王的孤獨和悲傷。在外人看來,這樣卑賤如塵的角色,歷史上不會留下他的一絲痕跡,可對於一個過著囚徒般生活,已失權的老年女王,他的存在會不會是她蒼白、絕望餘生中最絢爛、濃重的一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