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

慧能大師曾經講過:“正確認識自我的本性是功,平等無區別地看待一切是德。思想時時刻刻不為塵世間的事物和現象所束縛,自我的本性無時無刻不發揮真實靈妙的作用,這就叫功德。內心謙遜是功,對外以禮待人是德。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

從自我的本性上創造一切事物和現象是功,自心本體不起塵俗妄念邪想是德。不離開自我的本性是功,不受塵俗的汙染是德。如果要尋找功德的本性,只要根據這個原則來修行,就是真正的功德。”

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做成一些事情,就要注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夠讓浮躁、憤怒這些情緒出現。

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我發現,凡是一個情緒比較浮躁的人,都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在成功人士之中,基本上都比較理智。所以,我認為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首先就要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經常看見許多人,為了一些無關緊要、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爭得面紅耳赤,甚至與人動起手來,這其實是想要成大事者的大忌。當然,作為人,有時候不可避免地要發怒,但應該注意學會盡量剋制住情緒。

在明朝神宗年間,曾經官至戶部尚書的李三才是一位難得的好官。當時的他曾經主張刪減天下的礦稅,減輕老百姓的負擔。難能可貴的是,他疾惡如仇,不願意與那些貪官汙吏同流合汙。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

然而,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經常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發怒。他在“忍”上的造詣太差。

有一次上朝的時候,李三才當面對著明神宗說道:“陛下喜愛錢財,但也應該讓老百姓得到起碼的溫飽。一味地盤剝百姓,有害於國家的根本,這樣做是不行的。”李三才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情緒,說話也很不客氣,結果激怒了皇帝,他的官職也被罷免了。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

後來過了許多年,李三才東山再起。那些知心的朋友都擔心他的處境,紛紛來勸他:“你雖然一身正氣,疾惡如仇,但也不能把喜怒都掛在臉上,讓人一看就知啊。和小人、奸臣對抗不能夠只憑正義感和憤怒,要懂得策略,巧妙行事。”

沒想到李三才對朋友的規勸不以為然,他反駁道:“和小人、奸臣沒有必要一團和氣。小人都是些欺軟怕硬的傢伙,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結果時間不長,李三才就又被罷了官。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

被罷官回到原籍以後,李三才的麻煩還是不斷。朝中的那些奸臣擔心他再被重新起用,於是想辦法把他徹底搞臭。御史誣陷李三才勾結朝中官員,任用私人,應該嚴加治罪。李三才十分憤怒,於是不停地寫奏摺給皇上為自己辨護,同時揭露奷臣們的陰謀詭計。

在奏摺中,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情緒,對皇上說:“我是忠是奸,皇上應該知道。陛下不能夠只聽讒言。結果,明神宗再也受不了他了,最後下旨奪去了先前給李三才的一切封賞,並嚴詞責問。李三才在與奸臣的鬥爭中徹底失敗。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

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喜形不露於色。”但李三才根本不明白這一點,他不分場合、不分物件地隨意發怒,自然就只能產生失敗的後果了。

“忍”的內涵除了控制憤怒,還有一點就是要戒囂張。囂張是由於一個人的傲氣所引起的,所以戒囂張最關鍵的就是戒除傲氣。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世人皆知,只有謙遜已身,才能夠使人進步。“忍”的內涵雖然博大精深,但只要做到了制怒與戒囂張,就不難領悟其中的真諦。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高自己控制浮躁情緒的能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緒的波動,努力使自己成為個容易接受別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隨和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地成大事。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