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結束了在焦裕祿紀念園的參觀,前往許昌,152公里。許昌位於河南省中部,菸草種植歷史悠久,有“菸草王國”的美譽。當然,從歷史、人文角度講,獨具特色的“三國文化”更有內涵和品味。

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移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許昌成為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曹氏父子虎視天下,圖謀霸業。公元220年,曹丕在這裡登基建立魏國,改許縣為許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三國名勝古蹟500餘處,許昌就有80多處。

春秋樓又名大節亭,曾以關公宅、關王廟、武安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帝廟稱之,位於許昌市中心文廟前街中段,為明清風格建築群。

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春秋樓導覽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東征劉備,下邳之戰,關羽和劉備的甘、糜二夫人成為曹操的俘虜。在張遼的撮合下,關羽以“三約”迴應曹操的勸降:“一、約定是降漢不降曹;二、約定要給二位嫂夫人俸祿;三,約定一旦知道哥哥劉備的下落,便辭曹歸劉。三者缺一不可。”土山三約,曹操應允,關羽方降,正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羽為保護皇嫂安全,暫且歸附曹操來到許昌。曹操寵才愛將,拜關羽為偏將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並賜府宅一處讓關羽與兩位皇嫂同住。關羽為人忠義,自不會落入曹操的圈套。為了避嫌,關羽將一宅分為兩院,兩位皇嫂住內院,自己住外院。院外有一樓,關羽在此秉燭達旦夜讀《春秋》,故此得名“春秋樓”。

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春秋樓

進了春秋樓山門,可見甬道兩邊有數通石碑,其中一通為《關公勒馬挺風圖》碑。碑額篆書:“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義勇,萬代英雄”。

1995年政府投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景區進行了全面修復,總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合30畝)。外院有山門、春秋樓、關聖殿、刀印樓。內院為園林建築風格,有甘糜二後宮、問安亭、水榭、掛印封金堂。新修建的關聖殿,面擴七間,進深三間,總高度33。1米。殿內塑13米高(一說15米)關羽座像及關平、周倉、王甫、廖化塑像。如此規模堪稱全國之最。

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關聖殿

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庭院水榭

問安亭是關羽每天給二位皇嫂請安的地方。在問安亭和甘糜二夫人居住的小樓之間有座竹林遮掩的假山池塘,名為“雷池”。關羽為避嫌,每天請安絕不跨過這座小池,只在問安亭遠拜。他的高風亮節受到人們的推崇,後人也把這種不越軌、不違規稱之為:“不越雷池一步”。

“人心不可測,忠義最難求。”清代許州知州甄汝舟曾賦詩一首:“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潁川。”

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雷池留影

甘糜二後宮樓上有兩組雕塑,一是表現甘、糜二夫人的,神態祥和,表情自然。另一組是表現丫鬟的,頭顱微低,面帶愁容。原來,曹操將兩個美女賜給關羽作夫人,關羽不但不接受,反而讓她們去侍奉兩位皇嫂。本可以時來運轉,享受榮華富貴,卻落得如此下場,自然整天愁眉不展。關羽不僅時時提防曹操的物質誘惑,而且不近女色,坐懷不亂。既不搞權錢交易,也不搞權色交易,況且隻身一人,無人監管,著實難能可貴,足見其正人君子之美德!

關羽(160?—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跟隨劉備輾轉各地,勇冠三軍,熊虎之將,英勇驍悍,殺敵無數,與張飛並稱為“萬人敵”。去世後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關羽的形象,據《三國演義》描寫,身高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可謂形象之極,栩栩如生,簡言之:“一身正氣!”

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關公畫像 (來自網路)

春秋樓景區內有刀樓和印樓,分別藏有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和漢壽亭侯印。

青龍偃月刀重80斤(一說82斤),那是當時的計量單位,相當於現在多少斤,說法不盡相同,有說36斤的,有說40多斤的,最多的說是49。2公斤。就算是30多斤,恐怕一般人也無法揮舞起來。我走上刀樓臺階,雙手緊握刀柄,使盡渾身力氣,大刀還是紋絲不動!

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刀樓體驗

關羽的肝膽忠義、堅守底線、率先垂範,令人肅然起敬。這與我的處世原則“正、誠、公——對己正,待人誠,辦事公”頗為相似。如此說來,關羽關老爺正是我的“偶像”、心中的“男神”!

離開許昌春秋樓,繼續南下。參觀了仍堅持集體經濟的漯河南街村之後,當晚到達紅安。這裡已是湖北。

不越雷池一步,原來出自這兒!

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