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留下經典作品,死亡原因撲朔迷離,他是誰他幹了什麼

唐朝末年有這麼一個詩人,他很有才華,寫下經典詩歌。但是關於他的傳說卻有很多爭議。

歷史上流傳著一首他寫的詩,這首詩被認為固守了一個文人的底線,但同時這首詩也葬送了他自己的生命。

這首詩被後世封建御用文人傳誦,認為是經典之作,但實際上這可能是一個謠言。

這個詩人就是皮日休,今天我們來說說謠言中的絕命詩。

晚唐詩人留下經典作品,死亡原因撲朔迷離,他是誰他幹了什麼

皮日休是晚唐詩人,他不同於當時的主流文人,他同情底層百姓,寫了很多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詩歌。最著名的比如《汴河懷古》:“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魯迅先生認為他是晚唐“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

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因為一首詩喪命呢?

根據一些正統文人的史料記載,皮日休曾被黃巢起義軍俘虜,黃巢命皮日休作詩。皮日休寫道:“欲知聖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聖人名,果頭三屈律。”

這首詩其實是個謎語,寫的是黃巢的名字,以及黃巢的容貌。傳說黃巢頭部醜陋,頭髮難以遮擋住鬢毛,黃巢就認為皮日休是有意羞辱他,於是將皮日休殺死。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晚唐詩人留下經典作品,死亡原因撲朔迷離,他是誰他幹了什麼

皮日休確實曾在黃巢軍中,但並不是被俘,而是主動投靠。皮日休本身就同情唐末多災多難的底層百姓,他投靠黃巢起義軍是十分正常的舉動。皮日休有什麼理由去嘲諷黃巢呢?

唐朝官方記載汙衊黃巢起義軍,將起義軍編造成魔鬼,甚至說起義軍吃人肉,其記載漏洞百出,有的甚至不符合科學常識。

所以,皮日休被黃巢所殺多半是後世正統文人編造的故事,並不是事實。

晚唐詩人留下經典作品,死亡原因撲朔迷離,他是誰他幹了什麼

歷史上關於皮日休之死的記載本身就有多個版本,陸游的記載是黃巢被唐朝政府俘虜後被殺,還有一種記載是皮日休在黃巢起義被鎮壓後逃到了江南,隱居起來。

可見,一批有原則的學者還是保留了較為真實的歷史記載,那些貶低汙衊起義軍的記載並不可靠。

皮日休代表的是中國古代文人中的一類,他們不服從腐朽的封建皇帝,不願意巴結官僚,他們同情百姓,對國家危亡感到擔憂,他們很多人為此獻出了生命。

這批人就如同近代以來為了中國獨自富強拋頭顱灑熱血的仁人志士,他們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