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斯的臨終感慨談起

作者:楊明

讀罷《李斯列傳》,些許感慨油然而生。這位秦王朝曾經位高權重的丞相,最終竟因權奸誣陷,被判腰斬;臨就刑時,哭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乍一聞聽李大丞相臨終的感慨,也可以說是其人生感悟,好像的確感天地泣鬼神、催人淚下。古語也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現代人更是清楚地認識到,人最清醒的時候,莫過於面臨絕境別無選擇時,或者走上絕路的時刻。

李斯臨終悽悽慘慘慼戚的話語,以及父子俱遭腰斬,夷三族,似乎的確令人同情。若是大致回顧其對權勢不顧底線的痴迷追逐以及看似飛黃騰達的一生,就會覺得這樣的結果都是咎由自取。因為,路都是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李斯少時擔任地位卑賤的郡小吏時,即從廁中老鼠和倉里老鼠見到人的不同態度,發出內心的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鮮明的對比,深刻的感受,迅速激發了內心深處所謂不甘平庸的因素,強烈的出人頭地慾望,渴望迅速爬上人上人所謂尊貴地位的企圖,強烈地刺激著他薄弱的神經,促使他作出了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決定。這些在李斯拜荀卿學帝王之術時便有清楚的流露,“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學業初成,“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寥寥數語,清楚明白,道出了李斯當時渴望尊貴的心境、內心如痴如醉的渴求。李斯如願以償地西入秦,精通時事的他自然知道秦王並非輕易可見;便曲線救國,投靠秦國當時炙手可熱的相國呂不韋,很幸運地任為郎。面對不費吹灰之力得到的官職“郎”,李斯並無多大興趣,不久即以此為跳板藉機說秦王成功,為客卿,成了最高統帥部的一名謀士、高參。

都說命運是自己掌握的,用在李斯身上更是一點不錯。剛入仕途,在最高統帥部板凳還沒坐熱,李斯就遇到了宦海第一次嚴重考驗。秦王因故逐客,非秦國土生土長的官員一律清退、驅逐。在這火燒眉毛的關鍵時刻,聽任秦王逐客,黯然回到風雨飄搖的家鄉上蔡,李斯此生的政治前途則從此休矣。但是,日後能出任帝國丞相的李斯就是不同凡響,一篇流傳千古打動了無數人情感理智的《諫逐客書》橫空出世。確鑿的證據,懇切的言辭,充分的論說,在秦王見到的瞬間,就似乎順著血液流入秦王內心深處,深深打動了這位渴望建立一番驚天動地偉業的一世之雄。於是乎,已發文件作廢,一切遵循隨後的行文。李斯以一紙諫書把自己的命運和秦國的未來牢牢地綁在一起;不久即官升廷尉,掌握了國家的司法大權。

此間,心有疑忌的李斯,巧妙地賺來可能妨礙自己錦繡前程的同窗韓非;心神不安之際果見不利於己的苗頭,隨即設計果斷無情地除掉政敵。隨後數年,協助秦王掃平六國,遂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位極人臣。此時的李斯位尊權重,可謂榮耀至極。

真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久,長男由為三川守;戍守京畿重地的大軍區司令,自然炙手可熱。李斯家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攀上了皇族,和至高無上的皇帝成了兒女親家,想不成為朝廷裡趨炎附勢的大臣們溜鬚拍馬、奉承巴結的主要物件,恐怕也不可能了。

試看,長男三川守因故回咸陽,藉口祝壽蜂擁而至者熙熙攘攘,門庭車騎以千數。見此足以撼動咸陽人心、官場的場景,李斯似乎心有疑忌,深諳“物極則衰”;然而,已經陷入威力巨大的漩渦不可自拔的李斯,對此除了徒然嘆息,已經無可奈何了。實際上,仍然是李斯內心裡對權勢的渴望佔據著主導地位。此時若是斷然罷手回家,與孩子們一起牽著黃犬、黑犬,不論出上蔡東門、西門,逐狡兔、捕野雉,定然其樂融融。如此這般,安度晚年,估計無虞。

然而,李斯此時已經身不由己。身處一人之下的高位,一念之差,整個國家則有天翻地覆之變。始皇帝死後的沙丘之謀,由於趙高的蠱惑,主要是李斯利慾薰心、貪戀權位,作出人生中的重大失策,這等於在奔向死亡的道路上又快馬加鞭奔走了一段。李斯輕而易舉地被心懷叵測的趙高綁上了賊船,欲罷不能。從此,似乎仍在一人之下,其實命運已經日薄西山,地位已經搖搖欲墜。

首先是長男李由鎮守的三川被“群盜佔”,自沾汙點便失去了說話的底氣。形勢在聚變,依附的舊主已歸一抔黃土,卻看不清形勢抱殘守缺。與其說李斯此時見天下大亂,心憂國家的前途未來,不如說李斯仍想在風雨飄搖中保住秦王朝這艘破船,以便穩固自己的地位,繼續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然而,事情已非李斯所想象、所左右。心急如焚的李斯積極奏事的忠心,卻被奸邪的趙高巧妙地利用、耍弄,不知不覺徹底惹惱了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弱智二世皇帝。若是此時罷手,或許未來還有苟延殘喘的可能。似乎中了邪的李斯不依不饒,“上書言高之短”,反被腦子裡零件不全的二世皇帝轉告於高。最終,李斯被趙高所誣,下獄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司馬遷老先生評價李斯說:“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一語中的。

當今那些犯了事的肉食者們在法庭受審時的表演,和李斯臨終時的感慨似乎如出一轍。面對著莊嚴肅穆的法庭,正氣凜然的法官,以及無數雙群眾憤怒鄙夷的目光,某些往日的肉食者們面色大慚,汪然出涕曰:“我一時糊塗,一念之差做了錯事,對不起黨和人民的培養教育。”果真是一時糊塗、一念之差嗎?

李斯死前的感慨是在失去了尊貴的光環、無尚的利益時,渴望苟全性命天真幼稚可笑的臆想,也可以說是死到臨頭時對人生最清楚的感悟。某些往日的肉食者們受審、臨刑時的言行,表演也好,真情的流露也罷,不也是在失去了一切,面臨牢獄之災時的感嘆嗎?可惜,悔之晚矣。

其實,每個人腳下的路都是自己選擇的,也是自己走出來的。既有今日,何必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