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聽蒙恬建議,領兵回到咸陽,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

在我們的印象中,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在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間,一度統一了中原地區的貨幣、制度、度量衡等等,成為一個上下一統的國家。

如果扶蘇聽蒙恬建議,領兵回到咸陽,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

但同時,秦朝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殘暴的印象,前212年的焚書坑儒之舉更是留下千古罵名。雖有人為其辯解,秦皇並未焚燒醫學、占卜、工事等書籍,以為秦始皇正名。但秦始皇還焚燒了除《秦記》以外其他諸侯國的史書以及所有被視為不利於秦朝的書籍,這對於整個中華文化和歷史研究都是極大的損失。

因此,後面才有陳勝吳廣起義,而後項羽劉邦反叛跟進,最後在前207年秦朝滅亡。但更瞭解秦朝歷史的,則會更加追究到秦二世胡亥與奸臣趙高身上。胡亥坑殺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之後才坐上皇位,即位後卻昏庸無能。

如果扶蘇聽蒙恬建議,領兵回到咸陽,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

那奸臣趙高更是藉機架空皇權,實行暴政,最終導致民不聊生,地方起義。而這整個過程中,其實有一個關鍵性的人物,那就是扶蘇。扶蘇的出生年份已經難以考究了,但他的身份是秦始皇長子這卻是公認的。

扶蘇雖生長於秦始皇門下,卻是一個仁愛忠勇之人,他尊重百姓,愛惜臣民,剛直不阿,受到許多人的擁戴,因此當時作為長子的扶蘇是所有人都認為穩坐帝位的皇子。

如果扶蘇聽蒙恬建議,領兵回到咸陽,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聽聞有儒生術士非議朝政,而且直接諷刺到了他的頭上,這令秦始皇大怒不已,並命人接連抓捕相關儒生術士共四百六十多人,並將他們於咸陽城外活埋,以儆效尤。

這就是“坑儒”的故事。當時扶蘇直言勸誡,為這些人求情,說當今儒生仍效法孔子不斷治學,孔子名望海內皆知,而今天下方定,若坑殺儒生,必惹眾怒,令時局不穩,天下異心。

如果扶蘇聽蒙恬建議,領兵回到咸陽,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

但秦始皇沒有采納扶蘇的意見,還是一意孤行地對這四百多號人行刑了,並將扶蘇發配至長城,與蒙恬大將軍一邊修築長城,一邊抵禦匈奴。但由此事可見扶蘇之仁厚剛直,是個做明君的料。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天下,至沙丘而病重,便令趙高將遺詔給扶蘇,令其與蒙恬交接事務後,即刻整頓行裝,回咸陽繼承帝位。可見即使扶蘇雖觸怒秦皇,但秦皇依然還是將扶蘇當作第一繼承人的。

如果扶蘇聽蒙恬建議,領兵回到咸陽,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

可這個傳令官趙高,卻是心懷鬼胎。他自知若扶蘇即位,他的下場必然很是悽慘。因此,他與李斯擁立胡亥即位,並修改遺詔內容,將不孝等罪名施加在扶蘇身上,此外還列舉其與蒙恬大大小小的罪過。

扶蘇拿到遺詔後,想到父親去世,自己卻遠在邊關,心中愧疚不已,再看到詔書內父親的指責和臨終的遺憾,更是讓扶蘇懊悔不已。他將詔書放到一邊,就要自殺以彰孝悌。

如果扶蘇聽蒙恬建議,領兵回到咸陽,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

但蒙恬將軍卻攔住了他,一生征戰的蒙恬什麼場面沒見過。他諫言說,一直詔書算不得真假,若其中有詐豈非死得冤枉。扶蘇公子應當領兵回咸陽將事情調查清楚,懲奸除惡,才是上上之策。

但心中悲痛的扶蘇卻未聽諫言,一劍封喉,自殺而死。之後,胡亥便順利即位,成為秦二世,而趙高也達成所願,掌控朝局。於是,秦朝僅僅持續了短短十餘年,就被劉邦項羽推翻,不復存在。

如果扶蘇能夠聽信蒙恬的諫言,起兵回咸陽,將胡亥、趙高、李斯之輩除去,再登基稱帝,廢除暴政,實行仁政,或許秦朝會更加鼎盛,並且在蒙恬大將軍的輔佐下,加上扶蘇本人也是有勇有謀,又何懼之後的劉邦項羽呢?

如果扶蘇聽蒙恬建議,領兵回到咸陽,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

更何況如果扶蘇實行仁政,沒有胡亥、趙高之暴政,或許根本不會有之後的陳勝吳廣起義,更何談劉邦項羽造反呢?可惜正如林俊杰唱的——可惜沒如果,只剩下結果。歷史一去不可逆轉,扶蘇公子實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