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大將有4個人是正面形象,為什麼只有馬超一人成了反面教材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三國演義》憑藉其精彩絕倫的藝術技巧和高超筆法,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世人追捧,從元末明初問世以來,一直到現在,可謂熱度不減,三國時期歷史人物,也因此成為中國老百姓最為熟悉的歷史人物。三國武將群體中,又以五虎上將的知名度最高。

五虎大將有4個人是正面形象,為什麼只有馬超一人成了反面教材

五虎上將或者五虎大將的說法,最早創始於《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又是受到正史《三國志》之中的“關張馬趙黃傳”。《三國志》把這五個人合併立傳,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說明這五人的功績與能力應當在伯仲之間,都屬於一個層次。

五虎大將有4個人是正面形象,為什麼只有馬超一人成了反面教材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世人對五虎上將的評價和態度卻迥然有別。五人之中的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正面形象,比如關羽的勇烈忠義,張飛的直爽剛強,趙雲的勇武絕倫,黃忠的老當益壯,成為後人眼中正面形象,贏得一致讚譽和千古美名。

五虎大將有4個人是正面形象,為什麼只有馬超一人成了反面教材

但五人之中的馬超,卻是個另類。無論他生前還是死後,無論是三國時代還是後世,世人對他的評價都不高,甚至可以說是鄙視,淪為反面教材。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根有據,鐵證如山。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馬超經歷了潼關之戰的大敗,被迫撤退到西北甘涼一帶發展。在翼城之戰中,馬超殺死對手武將姜敘,生擒姜敘的母親。姜敘的母親對馬超破口大罵:“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

五虎大將有4個人是正面形象,為什麼只有馬超一人成了反面教材

馬超在翼城再度戰敗後,投奔漢中軍閥張魯。張魯最初欣賞他的勇武剽悍,很有留用之心。誰知謀士王商站出來阻止張魯,王商的原話是:“超勇而不仁,見得不思義,不可以為唇齒”,認為馬超不是值得信賴的人。還有人認為馬超“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都對他的人品表示懷疑。

到了五百多年後的唐朝,大詩人戎昱寫了一首詩,在歌頌漢朝忠臣蘇武的同時,又把馬超作為反面教材貶損了一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句詩就是“能持蘇武節,不受馬超勳”。認為做人應當像蘇武那樣百折不回,氣節不倒,而不應該像馬超一樣為了追求高官厚祿而毫無原則與氣節。

五虎大將有4個人是正面形象,為什麼只有馬超一人成了反面教材

馬超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這與他的經歷密切相關。馬超最為人詬病的兩大缺陷,一是為子不孝:他起兵造反之前,父親馬騰和兄長馬休、馬鐵,都在朝中為官,實際上淪為曹操手中人質。但馬超卻悍然不顧父兄生死,起兵造反,並且還對盟友韓遂說:“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為了地盤和利益甘心捨棄父親的性命,卻甘心情願認別人為父親,最終導致父親和全家200多人被曹操殺害。

馬超的第二個缺陷是為臣不忠。他最初曾向曹操稱臣,不久又反叛曹操。此後又投奔張魯,不久又背棄張魯,投奔劉備,雖然最後也算功成名就,然而綜合一生經歷來看,也是個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並不比呂布高明多少。因此馬超雖然武藝高強,但其無論作為人子還是人臣,都屬於大節有虧,有過重大汙點,成為反面教材也在情理之中。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