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挽救大明江山,避重蹈宋朝命運,如今一知名相聲演員與其重名!

在杭州西湖三臺山麓,有一座墳塋,平時冷清孤寂,並沒有什麼遊人。這裡長眠的是誰?墓碑上寫著: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墓。“於公”指的就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謙,他拯救了明朝的江山,避免像北宋一樣中原大片國土淪為敵手,被贊“國士無雙”。不過,由於當代有個著名的相聲演員與其同名,因此常被人誤以為是那個“抽菸喝酒燙頭”的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于謙少年時期即刻苦讀書,志向高遠。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氣節,懸文天祥像於座位之側,幾十年如一日。

他挽救大明江山,避重蹈宋朝命運,如今一知名相聲演員與其重名!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也先大舉進犯,明英宗朱祁鎮不聽勸阻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瓦喇在土木堡消滅了明朝三大營的五十萬軍隊,挾英宗皇帝破居庸關而來,各部的主要官員也歿於此役。一時間,明王朝風雨飄搖人心惶惶,大多數大臣主張“走為上計”:南遷南京。

這時候于謙站了出來,他厲聲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在於謙的主持下,明朝首先另立皇帝,重新構建朝廷,斷了瓦喇挾英宗自重的心;其次將寄存在通州的糧食調入京師,準備保衛戰的物質條件,安定了人心,第三,從各地召集勤王的軍隊,選用優秀的將領率軍迎戰。

他挽救大明江山,避重蹈宋朝命運,如今一知名相聲演員與其重名!

京師保衛戰最終取得了勝利,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為安。如果明朝北京保衛戰不勝,或者遷都南京會是什麼結果?很可能就像北宋開封被攻破一樣,數年之間,長江以北恐怕就不是明朝的了,最終和南宋一樣成為小朝廷。因此,後人讚譽于謙“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盛讚他“國士無雙”。

明英宗朱祁鎮在瓦剌被軟禁了一年後,瓦剌無法從他身上得到好處,又多次被明軍打敗,於是派人南下求和,最終將英宗放了回去。而此時明朝已經換了皇帝,即他的弟弟——朱祁鈺。朱祁鎮便被軟禁在了深宮。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迎接上皇恢復了帝位,史稱“奪門之變”。

他挽救大明江山,避重蹈宋朝命運,如今一知名相聲演員與其重名!

奪門之變後石亨和曹吉祥等誣陷於謙製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唆使言官上奏,判定於謙犯謀逆罪,處死刑。奏章呈上後,英宗還猶豫地說:“于謙確實是有功勞的。”徐有貞進言道:“不殺死於謙,那麼我們此舉就師出無名了。”英宗遂下定決心。同年改元為天順,以謀逆罪,殺于謙於集市。

于謙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汙、受過賄,雖然生活並不寬裕,卻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力,在貧寒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 于謙曾以詩《石灰吟》表述自己的志向:“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挽救大明江山,避重蹈宋朝命運,如今一知名相聲演員與其重名!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于謙光明磊落的一生,正如他詩中表述的那樣,名垂千古,受人敬仰。如今,于謙祠墓是杭州市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些年輕人在緬懷英雄的同時,在心願卡片上寫下了自己的願望,願於公的鐵血丹心福廕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