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共基礎知識:科舉制的創立與發展

科舉是一個含義豐富複雜、具有動態特徵的詞語,科舉制的諸多特徵是經歷漫長的過程才逐漸行程的。科舉二字,起初有分科舉人之意,也可解釋為設科舉人或按科舉人、以科舉人。科舉一詞由科和舉兩個早已出現的各有獨立含義的字組成,將此二字連用,是在設科和舉人數百年之後才實現的。但在王安石取消明經諸科只保留一門進士後,此科字一般專指進士科了,而且使用科舉二字的情況明顯增多起來。

關於科舉制創立背景,主要有兩個:一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嚴重,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從此世胄身居高位,英俊逐漸淹沒;二是隋朝結束百年動亂,一統天下後需要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為此,隋煬帝開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創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國家得到人才的同時造就了社會崇文尚學的良好風氣。

隋朝創立科舉制後,後世不斷完善:唐朝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徵表現在分科考試、擇優錄取,分為常科和制舉兩項,亦設立了武舉。常科分秀才、明經、進士等科,其中明經考試的內容以帖經為主,進士以詩賦為主,考帖經全賴背誦,做詩賦需要獨立思考,因此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進士及第雖難,但及第後易於飛黃騰達。相關閱讀內容,登入公共基礎知識http://gd。zgsydw。com制舉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科目臨時設定,目的是選拔特殊人才,不常舉行。宋代科舉把帖經、墨義和詩賦等考試都取消,改為以經義(解釋經書)、論(對時局評論)和策(提出解決時弊的辦法)作為考試內容。元代的科舉不再分科,專以進士科取士,考試內容包括四書,以朱熹的《四書集註》作為主要的依據,後來成為明清兩代八股文的基礎。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在鄉試和會試皆以四書的內容為題,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語氣闡述經義,“代聖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極為講究形式。

科舉制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社會發展,但同時它的出現為不具有貴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參政機會,擴大了社會的統治基礎,促進了官僚體制的進一步成熟和社會的穩定,成為中國長期保持繁榮穩定的制度保障之一。

例題:以下詩句當中,和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無關的是:

A。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B。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D。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答案】C。解析:出自唐代顏真卿的《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是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後悔讀書少就太遲了。在勸勉在年輕的時候多讀書,和科舉制度無關,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