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誘殺韓信、彭越等功臣,做法是否正確,回顧歷史您就明白了

在每個人的眼中,秦始皇是暴君,但在統一六國後,他並沒有殺死任何一位功臣。 劉邦是一位仁慈的君主,但在贏得天下後,他誘殺韓信,彭越和其他功臣。 當時的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時,為了讓韓信、彭越等眾謀士輔佐,說盡了好話,下足了本錢,可奪得天下後,卻立刻翻臉。劉邦是薄情寡義,無情無義嗎?不是,因為這些有功之臣有必須死的道理,這種原因是不可調和的。日子一久,便產生矛盾。

劉邦誘殺韓信、彭越等功臣,做法是否正確,回顧歷史您就明白了

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幫襯劉邦,幫他洗白。這些事件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分析。

封建時期都是以世襲制延續的,天下屬於一個姓的,天下就是自己的私人財產。因此考慮的是如何將天下傳給子孫後代。絕對不容許有外人參與享用自家財產。那麼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功臣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了。

一、秦一統六國後

六國統一後,秦始皇並不沒有全部消滅掉六國貴族,而是採取了將富豪遷移至關中的方式,將他們養起來,希望緩解與六國貴族之間的矛盾。 為了更好地統治六個國家的土地和人民,贏得民心,但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錯誤的。秦始皇對六個國家貴族的天恩,並沒有使他們感激,而是藉此為日後復國來儲存實力,。

劉邦誘殺韓信、彭越等功臣,做法是否正確,回顧歷史您就明白了

在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後不久,陳勝和吳廣起義。 六國貴族聞風而動,成為秦始皇的最大敵人。 當時,大統一的思想尚未形成主流。 因此,六個王國的貴族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在全國各地形成了大小分裂勢力, 秦被推翻僅用了兩年時間。

劉邦誘殺韓信、彭越等功臣,做法是否正確,回顧歷史您就明白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秦始皇被農民的起義而推翻,不如說是自己的仁慈,自己的軟弱以及六國貴族之手而被擊敗。 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前車之鑑,為後面的統治者敲響了警鐘。

二、楚漢爭霸時期

秦始皇被推翻後,天下變成了六國貴族與新勢力共存的局面。 簡而言之,除了六國貴族之外,還出現了許多大小分裂勢力。 他們還想維護自己的特權,因此不接受大統一的政治觀念。

劉邦誘殺韓信、彭越等功臣,做法是否正確,回顧歷史您就明白了

在這種情況下,西楚霸王項羽採用矛盾分割的方式。項羽最大的特點就是屠城,以血腥的方式去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事實證明這種方式也是很不成功的。項羽當上霸王沒多久,劉邦就帶頭鬧事,聯絡各地方諸侯勢力,共同對抗項羽,用了四年劉邦奪得天下。

三:西漢建立後

劉邦建國後,大統一的思想還是沒有成為主流。天下大部分地方依舊是被地方勢力割據。他們保持自己的特權,還打算用建國立下的功勞,將這種特權傳給子孫後代。

西漢建國初期,漢朝皇帝劉邦直接控制的縣只有14個。 在他的東部和北部,有10個附庸國和10個不同姓氏的王。 他們控制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民。 他們在東面和北面固然可以抵禦外敵的作用,更棘手的是,假如其中的一兩個諸侯勢力聯合,劉邦吃不消。

劉邦誘殺韓信、彭越等功臣,做法是否正確,回顧歷史您就明白了

這些諸侯在其管轄地享有經濟獨立,儘管未經朝廷許可,不允許他們調動軍隊,但他們可以負責建立和訓練軍隊。在自己的管轄地內有自己的丞相、御史,就如一個小朝廷,有獨立的司法權,可以全權代表中央,對管轄地實施統治等等。朝廷對諸侯的約束,可以說是沒有。

這些諸侯也就是每年交些賦稅,固定的日期去崇拜皇帝。權利大義務小,朝廷還控制不了,一旦發生叛變對於朝廷是場災難。建國初期,劉邦就面對這種局面,被各路諸侯包圍的大漢。

劉邦誘殺韓信、彭越等功臣,做法是否正確,回顧歷史您就明白了

封建王朝都是一姓江山。為了避免天下打亂,白白丟掉辛苦打來的江山。劉邦只能 開刀韓信等功臣。各功臣再忠心,也不可能將自己的王位交出。

劉邦的方法是殺死不同姓氏的王,並重新任命劉氏血脈親戚為王。 劉邦去世後,文帝,景帝等人繼採用消弱諸侯勢力、剝奪封地的方法。 到漢武帝時期,朝廷直接從控制14個縣的權力擴大到48個,權力深入到各諸侯勢力範圍內,並完美地實現了對他們的分裂和包圍。

劉邦誘殺韓信、彭越等功臣,做法是否正確,回顧歷史您就明白了

至此,秦始皇時期困擾的六國貴族影響,即地方分裂勢力的影響,被徹底消除,世界真正的大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