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與張居正都是當官,卻幹著不同的事

張居正與海瑞,該是萬曆朝初官員裡,如今民間名聲最大的兩位。

雖然處境大不相同。

海瑞的有名,跟民間息息相關:海青天嘛,類似包青天、施青天(施世綸)嘛。

古代民間喜歡一個官,往往把他說成裁斷奇才。比如把寇準說成審潘楊案的清官。包括狄仁傑探案,也是富含民間色彩。

張居正的民間傳說,相形之下,就沒那麼熱切了。

這也不奇怪:

民間傳說裡的好官,大多是一張臉譜:人民總愛把包拯、劉墉、寇準、狄仁傑這些名政治家,一律想像成名偵探柯南,斷案如神。人民最愛聽這些清官們判冤獄、審懸案,讓老百姓攔轎喊冤。

除了破案之外,最好還是不畏皇親國戚:包拯最著名的自然是鍘美案,駙馬陳世美都敢鍘,多好!

——雖然歷史上,包拯真正執掌開封府,也就一年多的時間,但就像機器貓和大雄永遠在四年級、柯南永遠是小孩似的,人民需要你當多久,你就當多久。

為什麼人民愛清官呢?

古代官員們所做的,說簡單點:構成集團,收取百姓納稅,提供公共服務。

孔夫子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不均

”。

古代老百姓,最怕的是被苛捐雜稅酷吏們坑騙,怕自己納的捐稅得不到實在的服務,最怕不公平。

所以,格外盼望一個天神降世的青天大老爺,可以替他們主持

公道

如果沒有公道,就只能指望水泊梁山的好漢們,“替天行道”。

所以呀,中國古代,越是普通老百姓,越強調

平等和清廉

,因為怕被坑,怕被憑空剝奪掉什麼。

但當然,實際上,沒那麼簡單。

說回海瑞和張居正。

海瑞勤於政事,

基層

執行力不錯。在淳安丈量土地平均徭役,在應天巡撫任上解決水患,改黃浦江河道,還間接製造了上海現有的地形。清退田地,百姓悅服。

他是個辦實事的人才,個人操行品德也不錯,而且對公平這件事上,簡直有點執念:不惜劫富濟貧,做了許多強制公平的事。

張居正的個人操行品德,按傳統觀念,就沒那麼完美了……但,他是宰相啊。

漢文帝時,曾經跟倆宰相提問錢糧之事,宰相之一週勃答不出,另一個宰相陳平說這事自有主持的人,問他們就好;漢文帝問:那宰相主持什麼?

陳平說:

宰相主臣

,統領百官。

歷史上各朝的制度,總是傾向越來越複雜的,而且越複雜,越是環環相扣。

像海瑞是方面之才,擅長辦事,適合基層衝鋒陷陣。

但頂上的那些勾當,就不是擅長辦事就能解決的。

張居正的地位,除了本身的才華,也是一系列特殊因緣構成的。固然他本身才華蓋代,但是:

——他在當右中允時,與高拱關係不錯;實際上,張居正是少數在嚴嵩、徐階和宦官之間還能活下去的人。

所以他能在嘉靖隆慶朝亂七八糟的破事裡脫身,到萬曆初按了高拱,獲得李太后的完全信任,開始裁奪大政。

後世都說張居正的舉措,如考成法,如一條鞭法,用戚繼光與李成梁,很好,好得很。

其實明朝初年就有京察,一條鞭法創制者是桂萼。

創制是一回事,

推廣執行

是一回事。

張居正之卓越處,在於他把事兒辦成了。而辦成的前提是,他成為了1580年代,一個各方派系願意妥協的人;而他又權謀獨具,攬得了真正的權力,然後大尺度地執行他的治國方略。

這份際遇、權謀與溝通能力,海瑞就未必有了。

歐洲人總結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有過很有趣的評斷:

如古希臘城邦幾萬公民時,人人都能參與。那時被推選的執政者要懂得做做公共福利、搞基礎建設、調節賦稅、為百姓謀福利,需要時也能上場打仗,親自肉搏。

羅馬最初不過一個城邦時,元老院的諸位也這樣;但勢力大了之後,就複雜了:

權鬥、平衡各方勢力、建立體系、施政、調整,那是另一個活了。

所以羅馬後期的問題在於:

當元老院只統領一個城市及其周邊殖民地事務時,一個平民被派去當保民官也能勝任,因為只需要基本的常識與品德即可。

但當羅馬已經過於龐大過於複雜,要統轄一個帝國時,就沒那麼簡單了。

隨著體系的複雜化,原有的領導模式也必須為之更改,而不是單純的來一兩個剛直不阿執行能力強的方面人才,就可以改天換地的。

海瑞與張居正都是當官,卻幹著不同的事

就像韓信說,劉邦不過能帶十萬兵,而自己多多益善;但反過來又說,劉邦不擅

將兵

,而擅

將將

——統轄將領和統轄兵,不是一回事。

同理,海瑞和張居正,一個基層求公平的優秀官吏,與一個調控整個體系的首輔,必須秉持的做派,那也是全然不同。

所以雖然都是做官,但他倆從事的,簡直已經是兩個職業了。

理解了這個,再看歷史上與現實中的許多矛盾,許多事大概會有不同的觀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