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作者:木木

忘了小時候在哪一部電視劇裡聽到主題曲中唱“老百姓盼的是青天……”作為平頭老百姓,可不就是盼青天嘛。

所以包青天婦孺皆知家喻戶曉,海青天的故事也是演了又演。只是,同樣是青天,包公和海瑞的青天形象,差別還是蠻大的。

按照現在流行的觀點,但凡分析一個人,先從根上來找找他們的

童年時期

的差別在哪裡。

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先說包拯,有兩個版本。真正的版本實際是,包拯乃合肥名門望族之後,是家中獨子,富貴公子,沒有月牙印也沒有黑炭臉,白白淨淨還挺清秀,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童年,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正統教育,少有孝行,聞於鄉里。

我們熟知的版本,也就是演義的版本是,包拯天生臉黑,額頭有道疤痕,恰似一輪彎月牙。這個版本中的包拯打生下來就是個苦孩子,爹媽死得早,二嫂怕他長大分家產,總想弄死他。不過,他還有一個極好的長嫂,非常呵護他,省吃儉用,皆盡一切力量供他上學讀書,所以包拯稱其為“嫂娘”。

這個版本中的包拯,雖有可惡的二哥二嫂,但也有如爹孃一般的大哥大嫂,所以童年還是很溫馨的。

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我們想象中的包拯

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歷史中真實的包拯

按照一個人小時候如果被愛過,長大了就更懂得如何愛人的道理,無論是父母雙全名門貴公子包拯,還是被大哥大嫂呵護善待著長大的包拯,長大之後,果然因為心靈有了童年的溫暖打底,是個心理素質過硬的好青年。至於那歹毒的二哥二嫂的迫害,那不正是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嗎?

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海瑞畫像,是不是和我們想象的也完全不同?

再來看看海瑞,祖籍福建,後遷至廣州再到海南落了戶。擱現如今這都是好地方,但是明朝那會兒,可就不好說,要不然朝廷貶官也不會都往這些地方貶。

海瑞在海南出生,有一個無所作為的父親,在他四歲時就去世了,也就是說海瑞是由守寡的母親辛苦拉扯大的。在那窮地方,母子倆的生活艱難可想而知。

有一種很受認同的說法,由寡母拉扯大的兒子不是作為夫婿的最佳人選,尤其是這個寡母如果還很強勢的話。海瑞的寡母就是一個極強勢且好強的母親。

於是可憐的海瑞從小就被母親嚴格要求,死命讀書,立志做官。估計小海瑞連趴在窗戶縫裡看別的孩子玩都是不被允許的,算是一個可憐娃。 在強勢寡母的嚴厲風格撫養下長大的海瑞,外在來看,的確是個無可指責的好孩子:愛學習,品行端,立志早,號“剛峰”,而且還很孝順和節儉,按傳統標準,絕對是個好青年。但是他的內心裡,是有缺失的,而且這種缺失,將伴隨他的一生並終生帶給他如影隨形般的影響。 所以,從童年經歷來看,顯然包拯的童年更陽光一些。 好了,兩個可憐娃都磕磕絆絆長大了,要成家立業了。所以第二輪PK,我們來看看

感情和家庭生活方面

,據說一個男人的品性和為人處世風格,從他的妻子和兒女身上,最能夠得到體現。 還是先來看看包拯,雖然連續拍了好幾部,用了好幾位帥哥的電視劇《少年包青天》裡讓包公子一會邂逅李冰冰,一會兒偶遇范冰冰,一會兒又跟郡主曖昧,但是包拯的感情生活其實沒有那麼豐富啦,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賢內助。

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此外,包拯是一個戀家的宅男,曾經辭官在家裡一宅就是十年,一直宅得所有人都看不過去了,都來勸說他:弄啥呢,趕緊的,出去做官去,大好的材料,可別浪費了。

這樣的人物形象,很接地氣,很鄰家男孩,有沒有? 一點也不像傳說中的那個千古青天,老百姓的精神寄託,正義的化身,神明一樣的超級偵探,封建社會里射向天際的一縷亮光。但是,讓人喜歡啊,願意去接近啊! 再來看海瑞,如果說生活很是儉樸清苦還值得讚揚的話,但作為一個父親,竟然活活餓死年僅五歲的小女兒,就廣為人詬病了:

小女兒餓了,吃男僕給的糕餅,海瑞盛怒且訓斥女兒,大講男女授受不親的大道理,女兒嚇得不吃不喝,終於餓死。

這個風格應該是來自於海瑞寡母的真傳。

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海瑞一生娶妻三次,第一個妻子生了兩個女兒之後被休,因為婆媳矛盾;第二個妻子進門不到一個月被休,也有說是自己跑了的;第三個妻子為海瑞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去世後卻傳出了不同版本的死因。至於還有兩房小妾,一個自盡,另一個最終命運如何,如草芥不得而知。果然強勢寡母帶大的孝順剛直正義男不好嫁,風險好大。 這一輪就不做小結了,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第三輪,看看兩位青天大老爺的

仕途

如何。封建社會,有志青年都是要忠君報國的,所謂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 還是先說包拯(真心不是偏袒他,畢竟宋朝在明朝之前嘛)。包拯二十九歲中了進士甲科,被任命為大理評事、建昌縣知縣,翻譯成現代的官職,大致就是縣長吧。但父母就他一個兒子,所以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孝順,對做官也沒癮,且家裡不缺錢,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後,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就在父母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

這一晃就是十年,最後在同鄉父老多次勸慰勉勵後,包拯才一路念著“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優哉遊哉赴京聽選,然後重新從知縣開始幹起。

包拯對做官沒癮,但真做起官來,還是極度負責認真的。這樣的心態,這樣的姿態,帥! 包拯流傳於世的經典形象就是斷案,所謂善斷獄訟:鍘美案、真假太后案……簡直就是神探柯南加福爾摩斯的組合,如今的戲劇、電視劇、電影都喜歡這麼演繹。但包拯在其仕途上發揮的作用,在於他為政期間敢於打破官場各種潛規則,敢於發聲,促進了北宋仁宗一朝的內政外交各項政令的改進和完善。

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岳陽樓記》的范仲淹發起“慶曆新政”時,正值包拯從地方進入中央,擺在他面前的是一派守舊派與革新派互撕的混亂局面,包拯先是一棒子打在新政上,變法失敗後,包拯又建議仁宗繼續用范仲淹推行新政。 所有人都懵了,包拯也不care,該幹嘛幹嘛,不過,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傢伙不好惹,而且不站隊。 因為這個特點,包拯很快乾上了監察御史,走上了致力於彈劾官員的艱難道路,太歲頭上動土,老虎嘴裡拔牙,還動不動就讓仁宗下不了臺。“晚有直節,著在朝廷”,官場詭譎,人情世故,包拯是真的不懂嗎?應該不是,他只是從一開始,就有了自己的選擇! 包拯為官,還有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務實,擱到現代,他很適合去做跨國集團的執行總裁或者財政部長,抓經濟建設,那是一把好手。六十三歲時,包拯官至副宰相,六十四歲時,在任上病逝。 再來看看海瑞,三十五歲中舉,開始做官。在管理長江下游兩岸,南京、蘇州、常州一帶期間(這是自古就非常富庶的地方,朝廷選海瑞這樣一個清官來這麼富裕的地方做官,還真是眼光獨到啊),海瑞為政還是不錯的,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救災、打擊地主惡霸、簡化賦稅制度、減輕農民負擔,得“海青天”之譽。然後,不出意外的被誣告,海瑞罷官。

同為青天,海瑞和包拯的命運為何完全不同!

一生多賦閒的海瑞,走在了妻子兒女的後面,連自己的喪事都是別人料理的,遺產也只有八兩銀子,一匹粗布和幾套舊衣服,看得人好難過。 既然包拯善斷案,那麼海瑞如何?包公破案,目標導向,該裝就裝,該靈活時就靈活,該鍘就鍘,在原則和底線之外,將就技巧和方法。這一點,海瑞還真是沒法跟包拯相提並論,一個是客觀分析,一個是主觀臆斷;一個明察秋毫,一個是輕易分善惡(窮人和富人打官司,錯一定在富人)。 最後一輪,看看包拯和海瑞

分別忠的是什麼君

包拯生存於中國歷史上最恢宏、最繁榮的北宋時期,遇到的是慷慨、仁善的宋仁宗,趙禎這位文藝範的皇帝被評價為“雖百事不會,卻會做官家(皇帝)”。

包拯死後,仁宗親自到包家弔唁,並宣佈停朝一天以示哀悼,給足了這位老人家面子。而且包拯一生彈劾那麼多權貴,一次次惹得仁宗惱火,甚至口水都被噴了一臉,仁宗也並沒有跟包拯計較,一如既往地賞識他,重用他。 不得不說,宋朝的輿論大環境,及宋朝的皇帝,都算是極好的。

而海瑞所處的明朝,及明朝的皇帝,則是出了名的變態殘酷,他伺候的主子嘉靖更是出了名的變態,被評價為歷代封建皇帝中間是最突出的自私自利的一個。 大環境及皇帝不靠譜是一方面,但海瑞自身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典型的情商負數很要命啊。

海瑞因《治安疏》(批評嘉靖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惹怒了皇帝,被投進了詔獄,晝夜用刑審問,幸得時任宰輔的徐階力救才得以存活。後來,海瑞卻不顧勸阻,將已經告老還鄉的徐階的兩個兒子發配充軍。 明明是一個凡人,非要把自己當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清廉是好的,但是海瑞清廉到了跟錢有仇,達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實在是有些太過了。所謂強極則辱,剛者易折,概莫如是。 所以,雖然北宋和明朝社會大背景不一樣,一個是高薪養廉,一個是低薪養貪官,但是同樣是做清官,包公和海瑞做清官的方式還是很不一樣的。海瑞,用他的最高領導嘉靖皇帝的話來說就是:

“這個人啊,他只知道長江水是清的,黃河水是濁的。但他不知道,長江水要為人所用,黃河水也要同樣為人所用。”

斯認為,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對海瑞的評價很是到位:“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能充棟樑。”

傲霜傲雪固然令人讚歎敬服,但是,無論在什麼哪一個歷史時期,社會更需要的是那些具有理想主義情懷,卻又能立足現實的實用主義建設者,例如張居正——他一定知道海瑞是個啥樣的人,所以完全棄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