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奮六世之餘烈,是從秦孝公開始的,但是平臺是秦獻公提供的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對後世的影響我們在歷史課本都學到過,首先來說春秋戰國,雖然大家都是周天子的諸侯,但是大國兼併小國的很正常的,秦孝公執政之前是孝公之父秦獻公執政,在位24年,秦獻公之前的秦國是4代亂政,雖然史料對秦獻公時期秦國的國力描述比較少。當時的秦國實在太弱小了,所有人都鄙視這個落後國家,不被允許參加中原各諸侯的會議盟誓,是不是很有既視感?

雖然奮六世之餘烈,是從秦孝公開始的,但是平臺是秦獻公提供的

因此秦獻公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就有廢除國君,少數貴族去世時的活人陪葬制度。要知道這個傳統在秦國延續了300年,雖然奮六世之餘烈是從秦孝公開始的,但是平臺是秦獻公提供的,因為魏國這個地理位置實在尷尬,韓趙(和其他小國)可以互相馳援楚齊地理縱橫過大,當時諸侯中最為強大的諸侯是魏國。如果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魏國最好的戰略其實是籠絡韓趙。

雖然奮六世之餘烈,是從秦孝公開始的,但是平臺是秦獻公提供的

然後趁秦國弱小的時候發動對秦的兼併戰爭,魏國如果想要徹底的突圍四戰之地這種地理劣勢,滅秦是唯一選擇,那麼商鞅變法的成功,是不是說明在秦國所處的那般極端情況下,壓制人性的改革能夠取得成功呢?絕對不能。因為商鞅並不是一味壓制人性,他採取了引導的方式,一方面,他提高了人們把憤怒發洩到新法身上的成本。

雖然奮六世之餘烈,是從秦孝公開始的,但是平臺是秦獻公提供的

另一方面將怒火導向六國,使秦人的怨氣在戰場上得以宣洩。換句話說,商鞅的辦法叫做築堤導流,是轉移國內矛盾的一種策略。歸根結底,貪婪是人的本性,對抗人性的改革終將失敗,壓抑人性的制度也終將崩潰,但是即使是魏國這種強國,想在一個世代內發動且完成滅國戰爭,其成本和風險都是不可預估的。

雖然奮六世之餘烈,是從秦孝公開始的,但是平臺是秦獻公提供的

而且即使秦國窮困,而且秦地窮苦,滅秦的短期利益不大,即使秦國在戰國七雄中的國力,影響力已經墊底,但是如果你想滅秦,成本也會極大,也就是如果魏國把滅秦這個事情當作國家戰略去發展,需要魏國幾個世代去經營。滅秦是長久之計,在中原和韓趙打絞肉機戰爭拉鋸完全就是治標不治本。

雖然奮六世之餘烈,是從秦孝公開始的,但是平臺是秦獻公提供的

既然需要幾個世代經營,就需要國家內部團結,王權穩定,君主要親賢臣遠小人等等,如果魏國早一點注重外交和戰略調整還是有機會在幾個世代內滅秦的,條件太多了,也就是魏國在魏惠王時代,也就秦變法時代沒有條件滅秦,秦國窮困時都打不贏,秦國富強了就更打不過,現在國力軍事差距都縮小了,你憑啥覺得你又行了?但是歷史往往就給你那麼一次機會,錯過了就錯過了,而且魏國人才流失太嚴重了,總而言之機緣巧合之下秦國有了變法的最重要條件:國際形勢允許你變法,不會在你努力變法改革的時候合縱你,也不會有單獨的諸侯國對你發動滅國戰爭。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