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大約洪武二十七年左右的某天,明太祖朱元璋處理完奏章,習慣性地拿過一本書研讀起來。朱元璋赤貧出身,沒上過一天學,如今當了皇帝,身邊全是一幫滿腹經綸的傢伙,肚子裡不裝點真傢伙,豈不被這幫自以為是的傢伙恥笑?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這一天老朱讀的是《孟子》,跟大儒們比,他雖然近似於半文盲,但也知道孟子地位的重要,不背誦幾句格言,在朝堂上拽一拽,那幫人不服啊。

老朱讀著讀著,臉色有點難看: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仇)。”

這是什麼話呢?大臣居然把君王當作“寇讎”,這不是犯上作亂嗎?

繼續往下看,老朱越看越生氣,越看越惱火。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諸如此類的“反動言論”比比皆是。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按老孟的思想,老百姓稱君主為“一夫”(獨夫民賊),大臣稱皇帝為“寇讎”(強盜仇敵),那還了得?如果大家都這麼想,自己別說坐不坐得穩皇位了,會不會被他們撕碎都有疑問!老孟還公然喊出,老百姓最尊貴,君王最輕賤,這豈不是尊卑顛倒嘛。這種思想流傳開來,朱家江山豈不會被老孟“說垮了”!

老朱越想越害怕,原來這幫口口聲聲忠君的傢伙,都暗藏禍心啊,表面上磕頭喊“萬歲”,其實內心喊“一夫”,張口稱“聖主”,心裡唸叨的卻是“寇讎”!更可惡的是,欺負俺老朱讀書少,還拿《孟子》作為科考標準,弄一堆黨徒對付我!

老朱拍案而起,揮毫成旨:

“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非臣子所宜言,議罷其配享。有諫者以大不敬論。”

從今往後,剝奪老孟配饗孔廟的資格,餓死他!大臣有誰敢對這件事進諫的,一律以大不敬之罪論處。還有史料說,老朱下令,對進諫者一律射殺!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話音剛落,就有不怕死的來了。一位叫錢唐的刑部尚書,抬著棺材“尸諫”來了。我們光知道海瑞抬棺進諫,其實跟錢唐學的。錢唐站在殿下,大秀健美的肌肉,他一把扒光上衣,拍拍胸膛說:

“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

往這兒射,別偏了!

面對不怕死的錢唐,估計錦衣衛也哆嗦,箭放了,沒射死,反把把老朱氣個半死。君臣之間槓上了,又有一個叫遊義生的御史,夥同十幾位諫官,集體抗議老朱這個“一夫”。老朱一怒之下,將他們全部下獄治罪。

結果遊義生和這群諫官,寧可在獄中自殺,也絕不認錯。

老朱一下子蔫了,再這麼搞下去,自己真的成了獨夫民賊了,他嘆了口氣:一群憨貨!罷了罷了,當一回虛心納諫的“聖君”吧,恢復老孟的飯票吧,給錢唐好好療傷。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不過,老朱也不甘心完敗,他叫來翰林學士劉三吾:飯票雖然還給老孟了,但不能讓他吃得那麼香,你替我重新修訂《孟子》,把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全部刪除。

劉三吾奉旨,刪除了《孟子》中,關於民貴君輕的思想言論八十五處,形成了《孟子節本》。老朱下令:

“自今八十五條之內,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

直到永樂九年,一位叫孫芝的縣令,上疏朱棣,請復《孟子》原本,獲得批准,從此《孟子節本》不再通行。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孟子罷配饗,和《孟子節文》事件。朱元璋之所以搞出這麼一出鬧劇,無非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以偏概全,不能完全領會孟子思想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德治,仁愛,建立上下尊卑的社會秩序。孟子在這一點上,對孔子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孟子對孔子的“仁”和“義”,又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主張統治者要對人民“施仁政”,贊同對暴君的“革命”。

由此可見,孟子思想的本質,絕不是推翻君主專制,而是為了維護君主統治的長期利益。比如孟子主張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這就是很典型的階級分層理論,把普通民眾視作當然的受壓迫群體。

孟子所謂的“民本”是什麼呢,他說過這麼一句話: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孟子的民本,就是保障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讓他們不起造反作亂之心。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所以,孟子是封建統治階級的維護者,而不是“民權代表”。朱元璋顯然學問不深,以偏概全,光看到孟子思想裡對統治者的約束,沒看清其本質。

二、皇權獨裁思想,與民本思想的衝突

開國皇帝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獨裁者,朱元璋也是如此。而且中國的歷史,皇權是越來越獨裁,到了明清,逐步走向不受節制的絕對獨裁。

前面我們講過,孟子的“民本”其實是假民本,即便如此,他的主張還是突破了大獨裁者的思維邊界。

朱元璋和儒家學者不同,他自幼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這個人群,是思想被禁錮最深的一個群體,對皇權充滿天生的敬畏。所以,朱元璋當了皇帝,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是“至尊寶”。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加上朱元璋對儒家學術專研不透,根本不能領會儒家思想維護社會秩序的體系,單單看到表面化的“民本”,與其根深蒂固的獨裁,形成了強烈衝突。

三、對文官集團陰暗的猜忌心理

朱元璋的出身,決定了他與文官集團之間,存在著天然的隔閡。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明君聖主,猜忌心理都比較強,與文官集團的矛盾都比較深。

朱元璋表現得尤甚。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首先他不是士族階級,這就導致他對士族階級的二重心理:敬重與猜忌。敬重感體現在國家治理離不開士族集團,他們是那個社會的“智庫”,也是皇權統治天下的唯一橋樑。猜忌體現在身份不對等的惶恐,自己從社會最底層躍居皇位,總擔心士族階級不服氣,心懷二意。

其次,皇權與士族集團的權力分配問題,也是躲不掉的障礙。沒有權力的皇帝就是傀儡,傀儡必然導致政權消亡。對文官集團來說,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觀,拋棄權力就是拋棄利益,也不符合“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這個簡單的邏輯,是橫亙在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無解的大問題。

最後,朱元璋的安全感恐怕也是所有開國皇帝中最差的。一般的開國皇帝,都有一個自己的政治勢力班底可以依靠。朱元璋從最底層發家,他所依靠的淮西集團,是隨著朱明王朝的建立,才發展起來的一個政治幫派,根基不強,且熱衷於內鬥,對皇權的忠誠度遠不如一般的皇權擁護勢力。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

朱元璋多次大興冤案,就跟他的安全感缺失,有密切關係。所以,朱元璋很敏感,當他讀到《孟子》悖逆的言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被文官集團愚弄了。

好在朱元璋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懂得審時度勢,身邊也不缺乏能幫他全面理解孟子思想的人。所以,他很快做出了妥協,同意恢復孟子配饗孔廟,以《孟子節本》與文官集團達成和解。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抬棺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