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對聯"煙鎖池塘柳",考生都沒對出來,但有一人成了狀元

自從有了對聯後,也就有許多千古名對流傳下來,讓今天的人得以欣賞。不過對聯的著作權不比詩詞歌賦那樣,文人墨客很重視,所以許多對聯都是透過附會名人才得以流傳至今。

比如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由於他對自己的文采足夠自信,又貴為皇帝,所以許多奇聞異事往往都會附會到他身上,畢竟大家喜歡聽。

乾隆出對聯"煙鎖池塘柳",考生都沒對出來,但有一人成了狀元

相傳有一年,科舉考試,經過層層考,層層選之後,有兩個人難分高下,他們容貌都俊美,也都擅長詩詞,文章寫的也好。於是進入殿試階段,即由皇上親自考察,並決定誰是狀元。

乾隆在問過幾個問題後,覺著兩人的確都不錯,可又必須選出一人做狀元,怎麼辦?他忽然想到一個對聯,於是他說,朕這裡有一副對聯,誰要是能對出來,誰就是今科狀元,上聯“煙鎖池塘柳”。

煙鎖池塘柳,只有五個字,描述的也只是簡單的景色,但關鍵是這五個字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個偏旁部首,屬於中國人講究的五行。

乾隆出對聯"煙鎖池塘柳",考生都沒對出來,但有一人成了狀元

這對聯並非乾隆原創,而是明代陳子升在一本琴譜《中洲草堂遺集》中所提到的,當時無人能對,直到乾隆時也沒人對出來。

兩位學生一聽,其中一個略一思索,立刻回答:這個對子我對不出來。另一個學生不甘心,苦苦思索,過了許久才說自己對不上。

乾隆二話不說,立刻對第一人說,你就是狀元。第二個人想不通,明明都沒回答出來,怎麼就點另一個人為狀元了呢?可他又不敢問,只能心有不甘默默地站著。

乾隆出對聯"煙鎖池塘柳",考生都沒對出來,但有一人成了狀元

滿殿大臣也不明所以,請教乾隆之後才搞懂。

乾隆說:此對是幾百年絕對,沒人能對的出來。狀元當時只是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自己對不出,可見他很快就領悟到了這副對聯的精髓,而且他清楚自己的才學,知道對不上來。榜眼想了很久,可見要麼是不知此聯之精髓,要麼是不知自己才學,故而朕沒把狀元給他。

乾隆出對聯"煙鎖池塘柳",考生都沒對出來,但有一人成了狀元

榜眼聽了,心悅誠服。

煙鎖池塘柳,清代人梁章鉅曾在《巧對續錄》中提到過,並以“炮鎮海城樓”對,不知道是他所創還是記錄別人了。另外,此聯還有人以“燈染釣魚城”對,後來到今天,有人以“鏽堵油煙機”對,可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