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二十四史》第2集:完美舜帝

《史記》是“二十四史”當中的“第一史”,《五帝本紀》是《史記》的開篇。筆者選擇了對舜的記載與讀者分享。

“三皇五帝”是我們華夏文明人文史的上古重要人物。“三皇”一般指“燧人、伏羲、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音‘專須’)、帝嚳(音同庫)、堯、舜”。按照《山海經》《尚書》和《史記》的相關記載,“三皇五帝”之間存在比較複雜的親緣關係。作為“正史”的《史記》對“五帝”有著明確的記載。

我們只說舜。

《趣說二十四史》第2集:完美舜帝

“孝”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顯著方面,在英文裡面是沒有“孝”這個單詞的,要用英文解釋中國的“孝”字,還要大費周章,只能用短語甚至一句話來解釋,最簡潔的翻譯也是ficialpiety,即“子女的虔誠”,但我們中國人清楚,這是不足以解釋我的的“孝”字的。

孔子編纂的《孝經》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這是最早的有關“孝”的專著。中國曆朝歷代都極其重視“孝”,並且把它作為評判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標準,大臣們在上疏時也非常喜歡以“我朝以孝治天下……”開篇,北宋的一位優秀帝王宋仁宗趙禎(1022-1063在位)甚至認為“宰相必出於孝門之家”。你看,在他那個年代真的就是人才輩出: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他的皇后老婆就是一個極其重孝道的人物——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曹彬一家是孝道的典範,幾乎家族主要成員都有極好的福報。

一代雄主康熙帝更是親自編寫了一部《聖祖寶訓》,主要就是論述“孝”,這部書在當時是國家幹部、公務員必讀的書。當然,這裡面有著康熙的“政治算計”,在他那個年代,“反清復明”者甚多,他就用這個“孝”把大家束縛住,都講“孝道”去了自然反抗他的人就少了。

這裡多說一句:清朝前期有兩部書非常流行,除了上面說的康熙親自編寫的《聖祖寶訓》外,另一部是《三國演義》(不是《三國志》),因為努爾哈赤非常非常喜歡這部書,連行軍打仗都得帶著,並且認為他能打下天下,熟讀《三國演義》功不可沒,因此這部書成了皇家必讀之書。

但是中國有文字史以來,有關孝道最早記述的名人就是舜。

《趣說二十四史》第2集:完美舜帝

順便說一句(並非正史記載),據說我們的圍棋就是堯所發明創造——他為調整兒子丹朱暴躁的性格,發明圍棋與兒子一起“娛樂”,無奈圍棋也救不了他這個著實不爭氣的兒子。

舜孝順到了什麼程度呢?他的父親瞽叟和繼母多次想害死舜,但是舜對他們沒有任何怨言,更不要說恨了,而是一如既往的孝順……。

因此,古人但凡談及“孝”,都會以舜作為例子和榜樣。他也是中華文化“孝”字第一人。

二、以德報怨之楷模

上面講到,父親瞽叟和繼母多次欲置舜於死地,每次舜的同父異母弟弟“象”都是幫兇,並且象與其父母還商量好了,殺死舜以後舜的財產和牲畜歸父母,他只要舜的兩個老婆(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及舜的一把琴。

一次,瞽叟讓舜挖井,舜深入井中後瞽叟及象用土把井封填,以為舜必死無疑。於是象就去了舜的住所,歡喜得正彈舜的琴,不想舜突然出現(舜知道父親及弟弟想謀害他的心思,故而挖井時從側面挖了一個通道,得以逃生),象在錯愕之餘忙對舜說“我正在想你,故而悲傷弄琴”,舜裝作什麼都不知,回答說“那很好呀”!

後來象被封為諸侯並被感化。

三、修齊治國之明君

舜以孝進入堯的視野,準備作為儲君培養。“孝”只能說明舜的人品沒有問題,但是究竟治理國家的能力是否具備呢?為人處世是否得體呢?堯的考察辦法就是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並讓九個兒子與舜一起生活。《史記》記載為“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

在堯看來,要能治理好國家首先得把家庭關係處理得好且得善於處世。兩個女兒嫁給舜是為了獲取第一手的“家庭經營”資訊,九個兒子派過去一起生活主要是看看舜為人處世的能力。所以“國家”這個詞語是有來歷的。雖然那個時候還未能從理論上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已經在如此實踐。

有一則有關舜的重要事項司馬遷在《史記》裡面沒有交待,但是在《山海經》裡面有記載:一次舜外出捕魚,他見深水區都被年輕人佔據,而老年人只能在淺水區捕點小魚。舜沒有去指責那些佔據深水區的年輕人,而是將在淺水區捕魚的年輕人樹立為榜樣進行宣傳、頌揚,久而久之年輕人都將深水區讓給了老年人……。這說明舜在國家治理上確實是很有一套的。

這裡還有一則美麗的傳說(正史不記),說舜在湖南九嶷山死後,兩位妻子痛不欲生,哭了九天九夜,淚水也變成了血淚,血淚滴在旁邊的竹子上,竹竿上邊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雪白的、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

《趣說二十四史》第2集:完美舜帝

湖南湘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