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為什麼敢扣留楚懷王, 而不敢扣留趙惠文王呢

西周末年,平王東遷,周室衰微,天子失勢,分封宗法制產生嚴重動搖使西周時的整套禮樂制度遭受巨大危機,從此天下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

秦昭襄王為什麼敢扣留楚懷王, 而不敢扣留趙惠文王呢

“周鄭交質”事件,開啟了春秋戰國質子外交之先河,諸侯國之間的信任也遭到嚴重的破壞。春秋五霸之齊桓公在召開諸侯會盟的時候,遭到魯國刺客曹沫的挾持,更使諸侯間的信任危機達到頂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君王對於會盟這樣的事便顯得慎之又慎。

秦昭襄王為什麼敢扣留楚懷王, 而不敢扣留趙惠文王呢

果不其然,在一次秦、楚兩國的外交事件中,楚國國君楚懷王便被秦昭襄王扣留了。而在不久前的秦、趙兩國國君會盟中,趙惠文王卻有驚無險的全身而退。那麼這兩次會盟,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是什麼導致它們不同的結果?我們先來看看這兩次會盟的背景。

一、澠池之會

秦昭襄王為什麼敢扣留楚懷王, 而不敢扣留趙惠文王呢

澠池相會是中國歷史的著名橋段,裡面牽涉有太多的名人和故事:趙惠文王、藺相如、廉頗,趙王鼓瑟、秦王擊缶,藺相如要挾秦王等。總之,實力佔優的秦王此次會盟沒有討到任何好處,反而被藺相如羞辱了一頓。而實情真是這樣嗎?

實情基本是這樣,只是,秦國的初衷和趙國人想得不一樣。大部分趙國人想的是秦國想武力威懾趙國,然後謀取好處。可能只有藺相如等少數人才看得出了秦國的真正目的,所以他才會有恃無恐的和秦王對著幹。

秦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當時秦國正想集中全力打擊南面的楚國,楚國在楚宣王和楚威王兩代國君的治理下,已經成為南方的一個超級大國,楚懷王即位之初更是勵精圖治,楚國民富國強。它的強大使秦國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這是秦國最不願看到的,可是要打擊楚國,萬一趙國(韓、魏都已臣服秦國)又來摻和怎麼辦呢?於是秦國想先穩定趙國,再全力對付楚國。於是,澠池之會便形成了。所以,秦昭襄王無論如何也不會扣留趙惠文王,那樣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二、武關會盟

武關會盟和澠池之會則情況大不相同,當時秦、楚兩國正處在戰爭狀態,秦國明顯處於上風,而楚國節節敗退。在外交上面,楚國也非常被動,由於之前被張儀忽悠而搞亂了和諸侯的關係,楚國顯得孤立無援。剛好又碰上了楚懷王這個俠客君王,他以江湖義氣般的方式,答應了秦國的會盟要求。換做是別的人,肯定會段然拒絕,因為這是九死一生。但從楚懷王后來的英勇不屈看,他就是一個大膽的賭徒!可惜這一次他徹賭輸了,輸給了一個也同樣不按套路出牌的羋八子。

秦昭襄王為什麼敢扣留楚懷王, 而不敢扣留趙惠文王呢

秦國不顧天下人的非議,毅然扣留楚懷王,同時也釋放著一個訊號:秦國,已經不再懼怕其他諸侯國的輿論壓力了。只要打垮了楚國,其他國家已經無力阻止秦國統一的腳步。

秦昭襄王為什麼敢扣留楚懷王, 而不敢扣留趙惠文王呢

所以,作為阻擾秦國的最後一道屏障——楚懷王,註定要被秦國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