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早有預兆?一首詩四句話,句句言中

安史之亂早有預兆?一首詩四句話,句句言中

大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胡人安祿山率部將史思明等人,興兵反唐,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大唐由盛轉衰,逐步走向末路窮途。

“安史之亂”之前,很多高人都曾預測過,只可惜,等到人們反應過來,已經為時已晚。早在開元年間,精通道術的高人李遐周曾到過皇宮,後來居住在玄都觀。

宰相李林甫常去拜訪,有一次,李遐周對李林甫說:“你活著家裡太平無事,你若死去,你的家就敗亡了!”

李林甫嚇哭了,求高人指點解救之法,李遐周“笑而不答”,而後說了句:“我跟你開玩笑呢!”天寶末年,安祿山囂張跋扈,一些有識之士非常擔憂。

李遐周隱退之前,曾在居所牆壁上寫了幾首詩,其中最後一首:“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

“燕市人皆去”預測安祿山率領“幽薊之眾”起兵;

“函關馬不歸”預示著哥舒翰在潼關兵敗,一匹馬也回不來;

“山下鬼”暗喻蜀中驛站“馬嵬”;

“環上系羅衣”則預測楊玉環被羅巾勒死。

安史之亂早有預兆?一首詩四句話,句句言中

很多人當時看不明白,等到安史之亂爆發,大家如夢方醒。

早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十多年前,開元十五年(727年),唐朝著名高僧僧一行臨終前,把中藥當歸放在小袋子裡,囑託弟子送給唐玄宗。

同時還有一份遺表,奉勸皇帝不要在宗室子弟中選擇宰相,不要以蕃臣做大將。

唐玄宗並未採納僧一行的建議,偏偏選了宗室李林甫做宰相,以蕃臣安祿山為大將,結果導致長安被攻佔。

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難,等到返回時,才理解僧一行藏在小袋子裡的良苦用心——“蜀地當歸”。

唐玄宗曾經向僧一行請教,問他大唐的國運如何。

安史之亂早有預兆?一首詩四句話,句句言中

僧一行當時回答:“鑾輿有萬里之行,社稷終吉。”唐玄宗當時傻眼:朕跑那麼遠弄啥嘞?

“鑾輿有萬里之行”預測,唐玄宗將從長安逃往萬里之遙的蜀地。

唐朝第二十二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唐昭宗李曄沒當皇帝之前,他曾被封為“吉王”,“社稷終吉”說的就是他。

倘若說這二位的預測屬於後人的附會,那麼,大臣張九齡以識人之道,算得上科學預測了“安史之亂”。

張九齡做宰相的時候,看到安祿山面奏時盛氣凌人,對同僚裴光庭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安史之亂早有預兆?一首詩四句話,句句言中

張九齡奉勸唐玄宗誅殺安祿山,以絕後患,但是唐玄宗根本不聽,等到安祿山反了,唐玄宗想起張九齡的話,不覺落淚,可是哭有個毛用?黃花菜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