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君王:蕭賾,父皇的得力助手,勵精圖治以德服人

都說“守業更比創業難”,這句話用在皇帝這個職業上也是十分貼切。父輩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到了子輩則要經歷諸多人事的更迭、體制的改變,才能使其更加穩固,這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要講的這位南朝齊的第二位皇帝蕭賾,可以說基本“圓滿”完成了“守業”這個重任,雖然整個過程犧牲了很多忠臣良將,但蕭賾還是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今天就為大家講講這段歷史。

南北朝君王:蕭賾,父皇的得力助手,勵精圖治以德服人

蕭賾之所以擁有治國理政的才能,與他年輕時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雖然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官二代”,但是他可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從小就跟隨父親四處征戰。

蕭賾20來歲的時候,時任贛縣縣令。當時宋明帝在位,朝野動盪。南康相沈肅之作為蕭賾的頂頭上司,命令他配合劉子勳起兵對抗朝廷。

蕭賾很有主見,堅決不從,與沈肅之撕破了臉,被關進了大獄。幸好得到桓康的營救,才逃了出來。一路上沈肅之對蕭賾死命追殺,蕭賾臨危不懼,反倒設計打敗了沈肅之,將其俘虜,名聲大震。

南北朝君王:蕭賾,父皇的得力助手,勵精圖治以德服人

很快,劉子勳就被朝廷平定了,蕭賾這次成了功臣,受到了很大的封賞,父親蕭道成對這個兒子很滿意,發現他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是一把好手。

漸漸地,蕭道成在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蕭賾也就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蕭道成稱帝道路上的最後一道坎就是大將沈攸之。蕭道成將對付沈攸之這個重任全權交給了蕭賾,其實也是對蕭賾的一次考驗。

蕭賾知人善任,提拔了柳世隆。蕭賾囑咐柳世隆,一旦沈攸之起兵,一定要想辦法把他拖在郢城,之後趁他攻城時內外夾擊,必能打敗他。柳世隆聽從了蕭賾的安排,果然與蕭賾配合,平定了沈攸之的大軍。蕭道成這次更加確定了他的掌上明珠蕭賾有治國的大才。

南北朝君王:蕭賾,父皇的得力助手,勵精圖治以德服人

蕭道成稱帝后,順理成章立蕭賾為太子。公元482年,蕭道成去世,蕭賾繼位。自古能人都比較有個性,蕭賾身為一國之君當然也不例外,他不想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於是開始大肆處置父親的“舊臣”。

吏部尚書江謐、散騎常侍荀伯玉、車騎將軍張敬兒等蕭道成所倚重的大臣,全部成了犧牲品。蕭賾以這種方式昭告天下,如今天下執掌生殺大權的,只有他。

南北朝君王:蕭賾,父皇的得力助手,勵精圖治以德服人

雖然在對待舊臣的問題上有待商榷,但是蕭賾絕不是是非不分的昏君,相反在某些方面他還表現的胸襟十分寬廣。

當時文官沈約奉命撰寫《宋書》,顧及到蕭賾的威嚴,沈約一開始在書中盡寫了一些宋朝時期的醜事,還抹黑了沈攸之、劉秉等名臣。蕭賾審閱之後,重重責備了沈約。

他親自監督,要求沈約刪除了大量詆譭宋朝的章節,重新按照史實來寫,並且要為沈攸之、劉秉等人單獨寫傳記。蕭賾的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招攬了人心,也表現了他作為君王海納百川的胸懷。

南北朝君王:蕭賾,父皇的得力助手,勵精圖治以德服人

蕭賾一生勵精圖治,在位12年,按照自己的部署,把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治理的服服帖帖,為後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公元493年,54歲的蕭賾生病去世。

操勞了一生,總算完成了“承上啟下”的重任,蕭賾在史書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