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為家人被殺自縊而死,死後兒子來不及給他收屍倉皇而逃

八王之亂後,西晉王朝飄搖欲墜。終於在公元316年覆亡,但之後司馬睿南遷又建立了東晉。可是東晉王朝偏安一隅,躲在江左自以為可以安享太平,不招惹人家人家也不會怎麼著他了,藉著長江天險不思進取。自司馬睿開國到被桓玄取而代之,東晉將近一百年中除了孝武帝司馬曜外還真沒幾個像樣的皇帝。

而在東西晉交替之際,北方的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權逐漸消滅了前燕、代、前涼統一了黃河流域。公元357年,苻堅先下手為強殺了前秦國主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苻堅執政後重用漢人王猛,前秦國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他以為家人被殺自縊而死,死後兒子來不及給他收屍倉皇而逃

當前秦掃除了周遭的勁敵以後,便開始打起了在南方偷生的東晉的主意,虎視眈眈大有吞而並之的意思。當年王猛在世的時候,一直阻止苻堅不要伐東晉,因為畢竟前秦剛剛統一北方不久,政局還不是很穩定。雖然國力強大但要滅掉東晉還是要耗費掉不少國力的。剛開始苻堅還能聽王猛的建議,所以就一直等待最佳的時機。

後來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覺得時機應該成熟了,於是就迫不及待的糾集前秦大軍開始了對東晉政權的侵略。公元376年,東晉孝武帝司馬曜開始親征,司馬曜算是東晉的皇帝中非常出色的一位,也是東晉開國後第一個比較有實權的皇帝。

他以為家人被殺自縊而死,死後兒子來不及給他收屍倉皇而逃

也就是司馬曜開始親政的那一年,北方的苻堅統一了北方。前秦和東晉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已經是不可比秒的了。所以當時的實際掌權者謝安早早的就做好了準備,他積極搞好於桓溫家族的關係,訓練組建北府兵。也就是這支叫做北府兵的部隊,後來拯救了東晉於危亡之中。8萬北府兵大敗前秦80萬大軍,那一戰叫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典型的以少勝多戰役,不僅保全了東晉而且使東晉之後數十年間再無外族侵擾。在當時的北府兵中有這麼一個人,他叫劉勞之。當年淝水之戰的時候,劉勞之立下了不小的軍功。

他以為家人被殺自縊而死,死後兒子來不及給他收屍倉皇而逃

劉勞之也是出身於將門世家,他的父親劉建就是一名很有才幹的武將,官至徵虜將軍。當年淝水之戰,他以5000精兵在洛澗大破梁成俘獲敵兵兩萬餘,為淝水之戰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論武功劉勞之算是個良將,但就是這麼一位有能力又有威嚴的良將,他一生卻幹了三回背叛的事兒。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死後,其長子司馬德宗即位是為晉安帝。自從晉安帝上臺後,東晉就內亂頻發。劉勞之率領精銳的北府兵,先後受到王恭和司馬元顯的倚重。但之後劉勞之又先後背叛了這二人。

他以為家人被殺自縊而死,死後兒子來不及給他收屍倉皇而逃

公元397年王恭起兵討伐叛亂的王寶國等,劉勞之助了他一臂之力。但王恭自負自己門第高貴,覺得劉勞之就是個會打仗的匹夫而已,所以很是看不起劉勞之。儘管劉勞之為王恭剿滅王寶國等功勞不小,但就是得不到王恭的禮遇。所以,後來王恭第二次起兵要攻打司馬道子的時候,劉勞之輕而易舉的就被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給策反了。後來王恭被殺,劉勞之便取代了王恭的職位。

公元402年,朝廷派兵討伐叛亂的桓玄。命劉勞之為前鋒都督,與司馬元顯合作。但劉勞之卻害怕打不過桓玄,即使是打敗了桓玄,自己功高蓋主將來遲早也會被司馬元顯算計,所以結果後來又被桓玄輕而易舉的策反背叛了司馬元顯。但投靠了桓玄以後,劉勞之並不受人家的信任和待見。

他以為家人被殺自縊而死,死後兒子來不及給他收屍倉皇而逃

後來劉勞之見在桓玄那裡沒什麼好發展的,所以就又動了心思要去投靠自己的女婿高雅之。於是劉勞之又一次召集部下,商量起義的事宜。但這次就沒那麼簡單了,沒想到劉勞之的部下都嫌劉勞之這個人不靠譜,一會兒背叛這個一會兒背叛那個的,一點也不男人。所以都紛紛離劉勞之而去。尤其是劉勞之的參軍劉襲,認為劉勞之不配為人。

而此前劉勞之讓兒子劉敬宣回京口轉移家室,到了約定好的時間也沒有返回。部下的紛紛離去已經讓劉勞之十分傷心且覺得人生無望了,如今兒子還不回來他就想肯定是被劉襲給殺害了,因為劉襲是極力反對劉勞之再度反叛的。所以,劉勞之越想越覺得人生苦短絕望至極,估計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何人生會走到了那步田地。

他以為家人被殺自縊而死,死後兒子來不及給他收屍倉皇而逃

於是乎悲涼中劉勞之看破人生,自縊而死。後來劉敬宣返回看到父親自殺了,他來不及安葬劉勞之便去投奔高雅之了。後來還是劉勞之的老部下們為他舉辦了喪事,但後來又被桓玄挖出屍體又斬首了。也真是夠悲哀的。但桓玄取代東晉後來是建立了一個桓楚政權,但不久就被當年劉勞之的一個部下劉裕給滅了。而這劉裕便是南朝第一主,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