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陽賦》遇上《大秦賦》, 千萬不要輕易用賦,你可能不配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這就是賦的魅力,最近《大秦賦》剛剛播完,這突然之間又來了一個《上陽賦》,怎麼著這個賦也跟著通貨膨脹了嗎。

所謂賦原本指的是文學上的一種問題,以誇張華麗著稱,通常用於讚美某一種事物,以漢賦最具代表性,有誇張的修辭和排比,來抒發內心的情感。

典型的有《上林賦》《兩都賦》《子虛賦》,裡面的辭藻華麗到你難以想象,感情飽滿到噴薄欲出,完全是一副大國氣象,以漢武帝時期達到巔峰。

這樣看來,《大秦賦》似乎更合理一點,畢竟這是統一天下的霸業,轟轟烈烈的秦王掃六合,用上一個賦字也是理所當然。

但你一個《上陽賦》講的什麼故事,你自己心裡不清楚嗎,也去用個賦字,怎麼著,這年頭除了貨幣在不停貶值之外,你這賦也在貶值呀。

今天昭烈君就來扒一扒,《上陽賦》的原型,東晉時代和劉裕的往事,看一看《上陽賦》為什麼當不起一個賦字。

(01)開局小氣了

《上陽賦》的一句天下士族,王謝為尊,表明了這明顯就是東晉王朝,同時從男主的遭遇來看,這明顯就是宋武帝劉裕的人生。

寒門出生,依靠著北府的兵力,一點點不斷積累軍功,最終成功地推翻了腐朽墮落的東晉士族政權,建立了全新的,以寒族軍人為主體的劉宋政權。

這是歷史原型,至於說電視劇具體情節方面,還是需要具體去看,但大的方向就是這個,就像那個時候播放《大秦賦》的時候,有人說最後秦會統一六國的,有人說這個算劇透,這個嚴格來說還真不算劇透,因為現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也是越來越少了,屬於稀有品種了。

大秦與東晉,開國氣象就不一樣,開國的氣象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精神面貌,秦和晉開國一個大氣磅礴,一個猥瑣至極,完全沒有可比性。

大秦開國是在西周危難之際,周平王落難,遠在西陲與戎作戰的秦人,一路冒著巨大的風險,送周平王去了洛陽,周天子為了感謝,大筆一揮,岐山這塊寶地就歸你們了。

廣袤倒是廣袤,就是都被西戎佔著呢,要不然你周天子也不至於遷都呀,不過秦人並不氣餒,他們收拾行裝,決定在這個被蠻夷佔據的地方,開創自己的偉大事業。

晉朝的開國,則處處充滿這陰謀和權詐,甚至是有些猥瑣,曹操橫槊賦詩,一代雄主打下這江山,沒想到卻被裝病的司馬懿奪了去。

這好不容易出了個晉武帝,算得上是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畢竟從漢末的黃巾起義算起,天下也有百年沒有統一了,但好景不長,司馬家的後代走了兩個極端,要麼是白痴,要麼是陰謀家,這兩種組合,註定了晉朝不日子不好過。

八王之亂再加上永嘉之亂,西晉很快玩完,眼看著皇帝死的死,宗室逃的逃,北方已經被胡人佔據,這皇族司馬睿一看這不行呀,還是趕緊往南跑吧,幸好這馬不是兩棲動物,遇到水速度總得減慢不是。

要說司馬睿在亂世之中,也算是有些手段和能力的,但無奈的是,自己地位本來不是很高,既然說了是皇族,那就意味著他肯定不是太子,不是西晉最正統的繼承人,在加上自己實力不行,必須要仰仗江南計程車族自己的政權才能穩固。

於是大家相互利用,士族想利用司馬家的聲望,儘管也沒什麼威望可言,畢竟是祖上當過皇帝的,總比江南士族是敗軍之將好聽些。

司馬家很明顯想利用士族的實力,為自己穩固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畢竟北方那些虎視眈眈的胡人隨時會打過來,分點權就分點權吧,畢竟這個皇帝的寶座還是真香。

於是奇葩的東晉就這麼誕生了,皇帝和士族共治天下,從一開始就透露著,處處掣肘處處不得已的感覺,大家也是湊合著過,畢竟各有所需。

但就這開國而言,秦的開國浩蕩有力,充滿這奮鬥的激情,晉的開國,無論是西晉還是東晉,處處透露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憋屈感。

沒有好的開局沒關係,只要努力也能有不錯的結果,那我們就看看,東晉這把牌打得怎麼樣。

(02)東晉無名將

秦國和東晉一樣,都面臨著巨大的外部壓力,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那種,所以貫穿各自歷史的,戰爭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打仗多了就容易出名將,秦朝名將不少,尤其是後期有白起和王翦,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霸業,但是東晉呢?

悲催的是,東晉無名將,這裡的沒有名將不是說,沒有打過仗,也不是說沒有過大的勝利,而是東晉的將領,活得都太憋屈,而且剛剛獲得的勝利,很快就就會被朝廷的勾心鬥角給沖淡。

就拿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來說,謝安和謝玄可以說是力挽狂瀾拯救了東晉王朝,但很快他們就陷入了政治的漩渦,謝玄很快隱退,一場大勝換來的往北推進,最終也無疾而終。

整個東晉的歷史就是這樣,你完全看不到秦國那種,集全國之力,把六十萬大軍全部交給王翦的情況,東晉立國從一開始,大家都是相互地方,誰也別想做大做強,所有人考慮問題的第一要素不是仗能不能贏,而是自己地位能不能保得住。

就拿桓溫來說吧,也曾北伐中原,但結果的,依然是被內部政敵限制得死死的,功高震主是所有人都害怕的事情,而其桓家在東晉名聲並不好,這是權臣很無奈的下場,當然了桓家跟司法家的仇,從司馬懿的時代就已經結下了。

到了桓玄時代,那同樣的功勞很多,乾脆就真的造反算了,結果很不巧,他的剋星出現了,劉裕大將,這個人可是那個時代的戰勝,戰必勝攻必克,對於劉裕來說完全沒有誇張。

但劉裕更無奈,前面說的謝安謝玄桓溫桓玄都是士族出身,他們領兵打仗比較容易,職位的起點很多都是繼承而來,他們的苦惱是做到內部平衡,王謝桓司馬四家,如何做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但對於劉裕來說,一切又都不一樣了,劉裕出身寒門,是一步一步透過軍功的積累才慢慢爬上來,被朝廷注意到,而且所在的北府軍,也是東晉最強的軍隊。

但悲劇的是,劉裕的經驗值,大部分都是從內戰刷出來的,從平叛孫恩,再到平叛桓玄,再到劉毅,你如果看地圖,劉裕幾乎是跑遍了東晉的各個地方,這在一國內部也算是歷史罕見,足見整個東晉內部鬥爭殘酷到何種程度。

而且對於劉裕來說,他敗不起,一旦敗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因為他是寒門,朝中那些士族,一看他戰敗,就會好不猶豫的撲上去把他撕碎,幸運的是劉裕像一個戰神,他真的沒有敗過,但很可惜,他最終還是敗給了時間。

(03)最後的北伐

在中國歷史上評價一個人,尤其是評價一個將領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你要不要以最終的結果論高低,因為很多時候,你個人的能力戰鬥力領導力和最終的結果之間,可能差距很大,這種差距在不同王朝之間特別明顯。

都知道諸葛亮用兵如神,但折騰來折騰去,盡在四川折騰了,連四川都沒能出,這樣的功績算偉大嗎,霍去病年紀輕輕,短短几場打仗,遠赴千里殲滅匈奴,實乃中原軍隊對外戰力之巔峰。

很多時候這就是命,所以在評價一個將領的時候,不能完全以最終的結果來論,還是要綜合判斷,對於劉裕來說,他已經做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好,打遍天下無敵手,而且在他巔峰時期,也是東晉的版圖最大的時期。

而且還一度佔領了洛陽,這甚至可以說是馬上就要恢復晉朝的祖宗基業了,但不幸的是,晉朝將領的魔咒又出現了,本來就是寒族出身的劉裕,終於到了爆發的時候,他要創立基業了,而不是恢復祖宗基業了,因為他決定給朝廷換個祖宗,自己做皇帝。

劉裕的確是那個時代最強的將領,一生打遍天下無敵手,佔領了洛陽,讓東晉的版圖擴到了最大,眼看著流芳千古的霸業就在眼前,但一切突然戛然而止,劉裕死了。

劉裕有能力佔領洛陽,但作為寒族出身的他,實在是不想再耗費心神去跟士族們鬥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咔嚓一刀一了百了,從此不但是晉朝沒了,天下大勢也終於變了,士族被寒族崛起的劉裕所代替,一切都不一樣了,窮苦的寒門終於有了希望,一切都源自於這個曾經差點被父親扔掉,最後寄養在別人家的劉寄奴。

但再牛的人也鬥不過命運,內部是再也沒有掣肘之人了,劉裕決定大幹一場,立萬代功業,但多年的征戰終於耗盡了他,登基不到兩年時間,正在籌劃北伐的宋武帝劉裕駕崩了,從此華夏大地,南北又重新穩固了分裂狀態,除了劉裕,南朝再也沒人有北伐的能力了。

總結:《大秦賦》這個名字對得起歷史的劇情,但《上陽賦》這個名字,就有些勉強了,東晉的那種傾軋的詭辯,還有劉裕最後的結局,用賦真的只能說,看來現代社會,什麼都在貶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