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人說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

文/炒米視角

“自從出了一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出自《鳳陽花鼓》,是歷史上很多鳳陽人遇到災年,出門乞討時唱的花鼓小調。而如今已經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鳳陽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人說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

但實際上朱元璋也覺得很冤,因為沒出朱皇帝之前,也是“十年倒有九年荒”。若不是鳳陽“十年倒有九年荒”,自己能去鋌而走險,幹這麼有前途的事嗎?

鳳陽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上個世紀,大名鼎鼎的竺可楨,曾經翻閱了大量史料,整理出了上自成湯,下至光緒各朝各代、各地區的水、旱災害年數,提出了淮河流域是我國曆史上旱澇自然災害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

而鳳陽正處於淮河以南,平時沒有雨水,極易遭受旱災,一旦到了雨水期,淮河暴漲,地勢平坦低窪的的鳳陽,立刻就成了淮河的天然洩洪區,歷史上平均4年就要發生一次旱澇災害。

鳳陽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人說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

至正4年,正是淮河流域的那場大面積災荒,才給朱元璋的家庭帶來了滅頂之災,那一年朱元璋的父親和大哥餓死了,朱元璋的家徹底散了,朱元璋去當了一個小和尚。

在歷史的自然條件下,人們對旱澇災害實際上是束手無策的,乞討曾經是很多鳳陽人無奈的選擇。

但是這個罪名最終扣在朱元璋頭上,實際上跟“洪武趕散”中遷到鳳陽的江浙移民有關。

朱元璋得了天下以後,對於人口和土地進行了重新規劃。明初“三大人口遷徙”之一的“洪武趕散”,裡面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將元末很多江浙的富戶全部趕到淮河流域這些苦窮之地,目的自然為了發展當地經濟。

而且在醞釀籌建國都的時候,李善長為了拍朱元璋馬屁,強烈建議在鳳陽建都城,雖然遭到了劉伯溫的強烈反對。

鳳陽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人說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

但是最終朱元璋接納了李善長的建議,在鳳陽修築都城,定為“中都”,也就是在原本“兩京制”的基礎上又做了妥協,欲實行“三都制”。當然了,另外的一個都城也就是朱元璋真正想要建的都城,並不是今天的北京。而是在洛陽和西安之間徘徊,後來隨著朱標死,這事最終泡湯了。

為了修“中都”鳳陽,朱元璋對江南富戶徵重賦,並再次重點遷徙大量江南富戶去充實貧困的鳳陽。

很多背井離鄉的人,到了鳳陽原本也是希望能夠繼續建設新的家園。但是唯獨到了鳳陽,這些曾經的江南富戶,驚奇地發現本地人對種地不熱情。因為再多的辛勞付出,最終都很快被旱澇災害給打破了豐饒的願景。

可以說朱元璋為家鄉的確也出了不少力,給了很多資源和政策。但是頻仍的旱澇災害,導致了更多的新鳳陽人,也被迫加入到了背起花鼓走四方的隊伍。

鳳陽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人說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

而這些人原本都是江浙的富戶,曾經在江浙有著富足安逸的生活,卻因為老朱想為家鄉做貢獻,結果卻淪落為了乞丐。這份怨恨,只有透過花鼓的方式說唱出去。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鳳陽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人說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