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項羽一人唱了一首歌,把各自成敗的原因說了個明白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的漢軍團團包圍,他環顧左右,看著自己最為心愛之物:虞姬和烏騅馬,想到這次自己必敗,再也不能和虞姬、烏騅馬長相廝守了,他十分心痛,於是拔劍起舞,悲壯地唱了一曲《垓下歌》,曲調哀婉,把周圍的將士都唱哭了。

劉邦也曾經唱過一首歌,那就是《大風歌》,和項羽在歌中留戀虞姬和烏騅馬不同,劉邦在歌中表達的是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以及對國事的憂慮。

詩歌一向抒情言志,劉邦和項羽兩個人歌中的關注點,可以說是把兩個人成敗的原因說了個明明白白。

1、 垓下歌,項羽給自己的畫像

項羽的那首唱哭將士的《垓下歌》內容是這樣的: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歌可以說是項羽對自己人生的總結,很直接地表達了他對內心摯愛的留戀與不捨,雖然是敗軍之音,但足以讓跟隨他多年的將士們為之落淚。

項羽是個猛人,他歌中所唱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確生動地描畫出了他武藝高強、力能扛鼎的威武形象。

劉邦和項羽一人唱了一首歌,把各自成敗的原因說了個明白

項羽的出身很好,他家世代為楚國大將,他從小跟隨叔父項梁長大,項梁教他讀書、學劍,可惜他卻沒一樣學得好,項梁只好按照項羽自己的意願,教他學習兵法。項羽學習兵法雖然很有興趣,可是也只學了個大概,並沒有做更深入的研究。

項羽的長處就是身材高大威武,力氣過人,他那個地方的年輕人都很畏懼他。《史記·項羽本紀第七》對項羽做出瞭如下描述:“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相貌威武、有一身蠻力氣的項羽很有志向,他在會稽曾見過秦始皇出巡,看到秦始皇鑾駕的富麗堂皇和威風勁頭,項羽十分羨慕,於是對和他一起前去的叔父項梁說道:“彼可取而代也。”叔叔,你完全可以把那個人取而代之啊!

項梁被項羽這句話嚇得夠嗆,連忙伸手把他的嘴給捂上了,但是從此之後卻格外高看項羽。

後來在項羽的幫助下,項梁起兵,成功地取代了會稽太守,帶領八千精兵佔領了吳中郡下屬各縣,開始了反秦大計。

項梁是將門之後,有很強的號召力,又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再加上項羽能征善戰,吳中的這支隊伍在戰場上多次取得勝利,很快消滅了秦軍主力。後來項梁戰死,項羽成為全軍主導,他最主要的敵人直接變成了劉邦。

2、 大風歌

劉邦的《大風歌》很簡短,卻足以表達劉邦的志在天下: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和項羽一人唱了一首歌,把各自成敗的原因說了個明白

這首歌的歌詞除了希望自己“威加海內”之外,還唱出了劉邦對人才十分渴求的迫切心情:我要怎樣才能得到勇猛之士來鎮守四方呢?

希望得到勇猛之士,就必然要虛懷若谷,有容納人才的胸懷,這一點劉邦做得很好。在劉邦麾下,聚集了蕭何、張良、曹參等謀士,還有韓信、樊噲、周勃等猛將,他能夠聽進別人的意見,也能夠把人才用在合適的地方。

劉邦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的缺點十分明顯,比如“好酒及色”,但是如果別人及時給他提出意見,他一定會馬上改正。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攻入咸陽城,當他走進富麗堂皇的秦宮之中,看到滿眼美色、金銀珠寶、美酒佳餚,頓時失去鬥志,想永遠留在這裡,享受溫柔鄉中的舒適美好。

關鍵時刻,樊噲闖了進來,對劉邦當頭棒喝:“這些奢華之物,正是秦朝滅亡的禍根,你千萬不要迷戀!”

樊噲是劉邦的連襟,他娶了呂后的妹妹,所以樊噲的話雖然說得懇切,劉邦也聽到了,但是還沒有被說動。緊接著,張良也進來了,張良把留在秦宮享福的弊端一一說給劉邦聽,劉邦幡然省悟,馬上下令查封皇宮及府庫,自己帶領將士們返回到了灞上。

劉邦和項羽一人唱了一首歌,把各自成敗的原因說了個明白

劉邦攻入咸陽之後的這番動作影響很大,假如他貪戀榮華美色,留在秦宮之中,勢必成為當時各路諸侯的公敵,以劉邦漢軍當時的實力,連項羽的軍隊都難以招架,又何況成為群起而攻之的物件呢?

劉邦善於使用人才,這是他日後能夠一統天下的關鍵。前202年,劉邦舉行登基大典,即位為漢高帝。

在一次酒宴之上,劉邦和文臣武將總結各人所長,分析自己之所以能夠奪取天下的原因,他說:“論運籌決策,我比不上張良;論施政愛民,我比不上蕭何;論指揮將士,我比不上韓信。這三位功臣都是人中豪傑,我雖然比不上他們,但是他們都能為我所用,所以我們才能取得天下。”

劉邦也評價了此時已經戰敗身亡的項羽:“項羽只有一位謀士范增,可是他卻不加以重用,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

事實果真如此嗎?

3、 鴻門宴上

劉邦的分析十分有道理,無論是出身、武功、將士多寡、實力雄厚,劉邦都不如項羽,在楚漢之爭中,劉邦多次被項羽擊敗,長期處於被動局面,他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善用人才、尤其是重用韓信起了重要作用。

項羽雖然剛開始很強大,但是最終卻被逼得在烏江邊自刎,和他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很大關係。

劉邦的志向不小,遲早會是心腹之患,必須要儘早除去。這一點,項羽的謀士范增很早就告誡過項羽,並籌備攻擊劉邦的行動。

劉邦和項羽一人唱了一首歌,把各自成敗的原因說了個明白

可惜,項羽籠絡人的本領遠遠不如劉邦,連自己的親人都沒籠絡住。項羽有一位最小的叔叔叫項伯,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是好朋友。項伯知道範增準備攻打劉邦之後,他擔心張良的安危,於是連夜跑到劉邦營中,讓張良趕緊逃跑以保住性命。

張良聽到這個訊息,哪敢自己逃跑,讓劉邦吃虧呢?於是趕緊把這個訊息報告了劉邦。

此時劉邦只有10萬人馬,項羽兵力足足40餘萬,實力相差懸殊,劉邦知道這個訊息後十分震驚,在張良的建議下連忙召見項伯,二人結為親家,劉邦請求項伯在項羽跟前為自己說好話,準備第二天趕往鴻門向項羽道歉。

第二天的鴻門宴上,范增仍然堅持說動項羽,讓他抓住時機殺掉劉邦。

項伯之前在項羽跟前說了不少劉邦的好話,項羽被說得心動,此時對范增的勸說就始終沒有明確的態度,既不說要除掉劉邦,也不說不除。

范增殺敵心切,把項羽的堂弟,擅長舞劍的項莊,派到了酒席之上,讓他以舞劍為名,擇機刺殺劉邦。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接到范增指示的項莊很為難,因為酒席之上項羽一言不發,根本沒有示意自己動手除掉劉邦。

項莊正在進退兩難之際,他的叔父項伯站起身來,拔出寶劍和項莊共同起舞,可是他的每個招式都是把劉邦掩護在自己身後,項莊始終沒有得到行刺機會。

劉邦見勢不好,連忙在樊噲等人的保護下離開項羽大營,留下張良去為自己道歉,同時送給項羽一雙白璧,送給范增一雙玉斗。

項羽收到白璧之後,把禮物放到桌子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表情。相比之下,范增的反應卻十分激烈:他把玉斗扔到地上,拔出劍來把它擊了個粉碎,為項羽沒有聽從自己的意見殺掉劉邦而懊惱不已。

4、 范增之死

鴻門宴上,范增沒能如願殺掉劉邦,但是他始終視劉邦為項羽的勁敵,一直籌劃要擊敗漢軍,除掉劉邦,他為項羽提出的計策常常使劉邦陷入絕境。

劉邦決定利用反間計除掉范增。

劉邦和項羽一人唱了一首歌,把各自成敗的原因說了個明白

有一次,項羽派使者去拜訪劉邦,劉邦讓人們準備宴席招待使者。等雙方入座以後,劉邦突然仔細端詳著使者,故作驚訝地說道:“我還以為是亞父(指范增,被尊稱為亞父)的使者呢,原來這是項王的使者啊。”於是趕緊把準備端上桌的美酒佳餚撤掉,換成次等的飲食。

這一招果然奏效,使者回去之後原封不動地彙報給項羽,項羽就信以為真,以為范增瞞著自己和劉邦往來,於是就剝奪了范增手中的權力。

范增一心為項羽考慮,視劉邦為仇敵,怎麼能忍得下這樣的屈辱?於是他向項羽請求告老還鄉,項羽答應了他的請求。

此時范增已經七十多歲了,受到劉邦的誣陷、項羽的懷疑,他又氣又怒,還沒有回到家鄉就死在了半路上。

5、 四面楚歌

項羽個人非常勇猛,但是能被他信任和重用的謀士、勇將卻很少,范增對他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謀士,可是,即使是這樣一位全心為他出謀劃策的忠誠之士都沒有得到重用,其他將士的任用情況可想而知。

劉邦和項羽一人唱了一首歌,把各自成敗的原因說了個明白

那麼,在項羽心目中,什麼才是非常重要、絕對不可缺少的呢?

這在他的《垓下歌》中說得非常明白: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敵軍當前,我的烏騅馬再也跑不起來了,寶馬跑不起來我應該怎麼辦呢?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麼辦才好呢?

滿是不捨和嘆息。

此時的項羽,已經經歷了多場敗仗,被劉邦的漢軍牢牢圍困。夜晚時分,項羽聽到四面八方的漢軍營中傳來熟悉的楚歌旋律。聽著這家鄉的曲子,項羽驚恐地以為漢軍已經奪取了楚地,於是他借酒澆愁,留戀地看著身邊的美人與駿馬,唱出了這首意味悲涼、催人淚下的《垓下歌》。

痴戀寶馬美人的英雄終於走到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