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太師明明有能力,為何不重振朝綱振興商朝?

朝歌文武百官把振興商朝的最後希望全部寄託在太師聞仲身上。應當說,以聞仲的超然身份和絕對影響力,他也確實堪稱大商帝國之擎天博玉柱,駕海紫金梁。

有聞仲牽頭,以黃飛虎、微子等人為羽翼,如果能成功架空紂王,或者廢掉紂王,那麼,商朝的江山將會有一番全新氣象。

可是,文武百官的美夢只是做了四天就破碎了。

聞太師明明有能力,為何不重振朝綱振興商朝?

第一天,聞太師回朝,大殿上罵紂王如罵兒,紂王一言不敢發。

散朝後,聞太師集思廣益,瞭解弊政。之後閉門謝客,用三天時間思考如何寫奏章,如何救商朝。

第四天,聞太師提出十項建議,正式開啟挽救行動。可是,剛一散朝,就接到東海軍報,有平靈王反叛,請求朝歌支援。

第五天,聞太師主動上表,請求率軍遠征。紂王一聽大喜,立刻批准。

聞太師前腳剛走,紂王后腳就下令釋放費仲尤渾。聞仲所提的十項建議,全部被束之高閣。因聞太師歸來而興起了挽救商朝行動,隨之風流雲散,化為泡影。

難道商朝軍界除了聞太師就沒一個能人,地方上有一點動靜,都要聞太師親自出馬?

聞太師為何選擇在提出建議的第二天離開朝歌,難道他不知道自己離開,將會人走茶涼,人亡政息嗎?

事實是聞太師一直都是一個精明角色,他當然知道自己言行將引發的後果。可是,他依然選擇了那麼做。

聞太師為何要主動離開呢?

莫非東海平靈王很厲害,非聞太師出馬不可嗎?

原著中提到,次年正月,武成王被逼反,聞太師統兵回到朝歌。計算時間,前後不過半年。去掉大軍來回行軍時間,真正作戰的時間極短。幾乎就是聞太師兵馬一到,平靈王叛軍即刻平定。

聞太師明明有能力,為何不重振朝綱振興商朝?

既然平靈王是個渣,為何還要聞太師出馬呢?

商朝軍界能人眾多。且不說地方上許多總兵都是截教門人,不少精通道術,威震一方。即便是朝歌城中,也有著數位可堪掛帥出征的名將。比如武成王黃飛虎,比如總兵官魯雄。

按照當時的局勢,聞太師剛剛提出改革奏議,本當主政朝歌,將十項建議一一落實。地方叛亂完全可以交給武成王黃飛虎去處理。

事實上,黃飛虎已經答應統兵出征。

那天,聞太師就誰統兵的問題詢問黃飛虎。黃飛虎回答:“末將去也可,老太師去也可,但憑太師主見。”

黃飛虎對聞太師的挽救行動充滿希望,因此,在回答時,他把自己前去放在前面。至於說太師去也可,聽憑太師做主,只是對聞仲的尊重。

可是,聞太師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決定讓黃飛虎留在朝歌,自己統兵離開。

也就是說,聞太師離開朝歌,並非其他人逼迫,而是他自己的選擇。

那麼,聞仲為了什麼,主動放棄十項建議,放棄挽救商朝行動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紂王態度恭順。

初回朝歌,大殿上,聞仲問紂王,為何要殺死姜桓楚、鄂崇禹。紂王回答,二人犯下謀逆大罪。聞仲質問:“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縱惡,誰可以為證?”紂王無言以對。

聞仲總結說:“今四海荒荒,諸侯齊叛,皆陛下有負於諸侯,故有離叛之患。”一個“皆”字,把國政衰敗的種種現象全部歸結到紂王身上。

說完東南問題,聞仲又提到紂王寵幸妲己,重用費仲等事。他說:“陛下近淫酒,親奸佞,亡恩愛,將皇后炮手剜睛,殺子嗣,自剪其後。此皆無道之君所行,自取滅亡之禍。”

廢姜皇后,誅殺殷郊殷洪,在紂王看來,本是他奪取權力,鞏固皇權的重要功績,可是,在聞仲口中,皆是無道之舉。

面對聞仲如此訓斥,紂王依舊一言不發。

聞太師明明有能力,為何不重振朝綱振興商朝?

三天後,聞仲列舉十項建議,送上筆墨,要求紂王即刻施行。聞仲語氣十分強硬,紂王一度提出反對意見,但最終還是答應施行。

紂王在聞仲面前的態度,用一個詞可以概括——恭順。你說啥,那就是啥。說聞仲罵紂王如罵兒,那也不過分。

其二、紂王羽翼已成。

紂王是君,聞仲是臣,按照道理,君為臣綱,應當聞仲對紂王態度恭順,這才符合常理。

紂王真的害怕聞仲嗎?

聞太師還朝之時,紂王已經即位二十年,獨掌大權也已經十三年。若是在即位之初,聞太師大權獨攬,紂王困居深宮,連女媧之名都沒聽過。當時的紂王自然害怕聞太師。

可是,此刻的紂王早就是一個成熟的君王,並且,經過他的幾番佈局,幾番殺戮,朝歌軍政大權已經全部落入他一人掌控之中。

紂王殺姜桓楚、鄂崇禹,逼死比干,依然穩坐龍椅,就可以看出,他對朝歌,對整個商朝的控制力,已經在聞太師之上。

聞太師北海征戰十三年,就意味著遠離商朝中樞政權十三年。十三年過去,一切早就滄海桑田。紂王早就完成了對商朝軍政要職的洗牌。聞太師雖然依舊是太師,依舊頂著一個託孤大臣的頭銜,但實際上聞太師已經成了一個外人,除了三五好友,就只有在城外駐紮的親兵,是聞太師的嫡系。

真到了要和紂王動刀槍的時候,有多少人會追隨聞太師,還真說不定。

紂王對聞太師恭順,是尊重聞太師,但絕不是真的怕聞太師。因此,聞太師剛出朝歌,紂王就赦免費仲,一切照舊。他根本就不怕訊息傳到聞仲軍營!

其三、聞仲忠心耿耿。

聞仲和姬昌不同,和黃飛虎也不同。他雖然口中罵著紂王,惱恨紂王不爭氣,但他從來就沒有動過廢黜紂王的念頭。

封神世界中的聞仲,是徹頭徹尾的商朝忠臣。即便他曾經攝政,風光無限,卸任之後也絕不貪戀。

原著說:聞太師見紂王再三委曲,反有兢業顏色,自思:“吾雖為國直諫盡忠,使君懼臣,吾先得欺君之罪矣。”

費仲尤渾彈劾聞仲以下犯上時,聞仲大怒,當堂把二人打翻。可是,二人的批評,聞仲其實聽進去了。

見紂王一副恭順,甚至害怕的樣子,聞仲非但沒有高興,反倒非常不安,非常惶恐。

若是紂王聽聞彈劾,對聞仲發脾氣,甚至對聞仲喊打喊殺,那聞仲自然可以擺出託孤大臣的身份,狠狠教訓紂王。如今紂王一味順從,聞仲這狠狠一拳,就彷彿打在棉花上一樣,無處著力。

聞仲若再糾纏,就超越了君臣禮節,就真的是欺辱君王了。

於是,大殿上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紂王對聞仲很客氣,聞仲對紂王更客氣。

接到平靈王反叛軍報,聞仲幾番思量。

留在朝歌,聞仲與紂王的矛盾勢必激化,這是聞仲不願看到的。

離開朝歌,拯救計劃必將付之東流,這也是聞仲不願意看到的。

反覆權衡之下,聞仲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紂王羽翼已成,若是硬逼,必然會引發一場腥風血雨。如今紂王對聞仲態度恭順,給了聞仲足夠面子,聞仲於是就坡下驢,放棄拯救計劃,離開朝歌。

至於商朝的江山,人家紂王都不著急,聞仲自然也可以先放一放。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