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明成祖朱棣和朵顏三衛之間的糾葛,真是剪不斷理還亂,靖難之役時用盡心思將“利刃”一般的朵顏三衛,從寧王朱權手裡收歸己用。而朵顏三衛也不負朱棣的期待,為他攻城拔鎮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只是終究是情意錯付了,朱棣將朵顏三衛看作自己的私兵、所向披靡的“核彈頭”,可朵顏三衛的指揮同志們卻身在曹營心在漢,逮住機會就想揮鋤頭,大挖明朝的牆角。

結果1422年,朱棣三徵蒙古部落時,摟草打兔子就將朵顏三衛打得潰不成軍。不過哪怕撕破臉走到這步田地,朱棣面對朵顏三衛殘部和家眷的求饒,依舊抬手,沒有趕盡殺絕。

但不知是朱棣那傲氣的寬宥太過刺眼,亦或是朵顏三衛骨子裡把親疏拎得很清,還是經過數年時間的養精蓄銳,聯合瓦剌和韃靼發起的“土木堡之變”,還是給了大明迎頭痛擊。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那麼到底是朵顏三衛不滿於朱棣的回報,或是朱棣恩將仇報對朵顏三衛卸磨殺驢呢?

首先得從朵顏三衛的定義來看,其也叫兀良哈三衛,追根溯源是成吉思汗給親屬們的封地,許多年的繁衍生息,成長為三支能征善戰的騎兵。

——大致盤桓在東臨大興安嶺、北至黑龍江流域,南到西拉木倫河一帶。

洪武二十年,因馮勝、傅友德率領的二十萬大軍打服了納哈楚和藍玉,蒙古草原格局因此發生了變化,兩年後失去庇護的部落被明朝廷招安,給封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因朵顏在其中實力相對較強,所以統稱為朵顏三衛。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而“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編制制度,五六百人為一衛,歸五軍都督府管轄,朵顏三衛就經朱元璋的籌劃分給了寧王朱權。

朱權是第十七子,這個人很有意思,他自小就十分聰慧,愛好涉獵廣泛,對道家學術、古琴、茶文化乃至占星和戲曲都有很深的研究,頗有點大明達芬奇的感覺。

或許是眼界打開了,他對朱允炆和朱棣的爭權奪利不太感冒,本想做好“端水大師”誰也不沾,維持好自己的一方安寧就夠了,畢竟誰當皇帝,都不礙根正苗紅朱元璋十七子的身份與地位。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可朱棣卻想爭取到朱權的支援,他不太體面地採取了先示弱,再強硬的手法,明面上一人單槍匹馬進城拉著朱權的手哭訴,背地裡卻許諾籠絡住了朵顏三衛,用綁架的方式強迫朱權站了邊。

朵顏三衛跟著朱棣對抗建文帝后,果真是如虎添翼所向無敵,很快就到論功行賞的環節了。

朱棣心中打起了小算盤,按說朱權自13歲受封寧王,就管轄著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的大寧——此

地十分重要,相當於大明的一扇屏障,進能極快的時間支援應天府,退則可以牽制蒙古一帶,防止外族的偷襲。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而朱權雖說本不願意幫助朱棣攻打建文帝,可一番軟硬兼施也答應了,本該理所應當還把大寧封給朱權。

但朱棣首先認為朱權有威望且學識淵博,既在大明的血親體系裡有很重的號召力,大家都很信服他,又覺得外族因欽佩朱權的六藝精湛,也聽朱權的管轄。

朱棣擔憂自己的事會在朱權身上重演,所以意外地將大寧要地封給了朵顏三衛。

朱棣此時把朵顏三衛當作“工具人”,若踏實認真地為自己做事,給點好處也不擔心他們做大,假如有了反心,收拾起來也遠比親兄弟之間便利許多。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乍一開始,朱棣跟朵顏三衛的關係經營得不錯,一方謙遜地擺出了臣服的姿態,該朝貢就朝貢,令人挑不出問題,另一方則大肆封賞,讓朵顏三衛的實力逐年壯大。

可好景不長,朵顏三衛的態度就變得曖昧起來,開始跟韃靼和瓦剌暗通款曲款,不僅默許其進大明境內搶奪馬匹和財物,還幫助刺探軍情幹起了間諜的事。

朱棣斥責朵顏三衛,他們就立刻認錯上貢,可嘴上是服軟了,手底下該揮鋤頭挖大明牆角也不耽誤。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永樂七年,朱棣派使者跟韃靼修好,結果直腸子的韃靼以為自己跟朵顏三衛已經結盟,不能兩頭顧,就直接把使者給殺了。

兩軍哪怕正在交戰都不能斬殺來使,這是成百上千年的規矩,朱棣當然勃然大怒,立刻讓丘福帶十萬大軍攻打韃靼,誰知道卻全軍覆沒,就連丘福都戰死了。

朱棣再不輕敵,親率大軍進攻韃靼,卻驚奇地發現朵顏三衛的將領竟然在韃靼大軍裡任了高位,他一下子就明白朵顏三衛已經裡通外敵。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但畢竟只是些許將領,朵顏三衛在洪武年間也有反叛又迴歸的舊例,因此只是嚴厲斥責朵顏三衛,希望他們可以謹言慎行。

永樂十八年,朱棣三徵漠北,卻剛到地方,敵方阿魯臺就早已跑了。朱棣篤定肯定是朵顏三衛又通風報信,新仇舊恨一起算賬,回頭就把朵顏三衛主力給端了。

從朱棣跟朵顏三衛的經年糾葛來看,朱棣並不存在“恩將仇報”這碼事,首先朵顏三衛並沒有給朱棣大恩,支援他攻打建文帝,也是為了日後的封賞富貴所賣命,大寧要地的所屬權,早在籠絡朵顏三衛時就當作籌碼談妥了。

再則,朵顏三衛本在寧王的監督下起不了小心思,隨著朱棣讓其獨掌大權,朵顏三衛即有讓韃靼和瓦剌示好的資本,也因獨處邊境線勢力薄弱,只能跟瓦剌和韃靼維持良好交情。

朱棣北征蒙古時,迴歸途中為何將幫自己“靖難”的朵顏三衛剿滅?

畢竟站在朵顏三衛的角度來看,他們從血緣上跟韃靼和瓦剌會更親一些,“反明覆元”的念頭就算蓬勃生長也並不奇怪。

或許朱棣心底是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他認為若朱權在大寧,就算沒有反心,踏實搞精神建設,想削藩收走封地也不容易。

可換成外族朵顏三衛就不一樣了,但凡逮住個錯處,就能正大光明把大寧交給放心的人管理。

所以才給予了朵顏三衛充足的自由,既是試探,也是任其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