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率領兩百騎兵突入併力挫吐蕃十萬大軍,被時人與金日磾並列

建安二十年(215),吳主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犯戰略要地合肥,曹魏守將張遼自知實力差距懸殊,便趁夜率領八百精銳衝入敵陣。對此,《三國志》記載道:“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經此一役,吳軍士氣大減,孫權也驚懼不已,於是不久後便退兵離去。

他曾率領兩百騎兵突入併力挫吐蕃十萬大軍,被時人與金日磾並列

這場著名的戰役奠定了張遼的赫赫威名,甚至相傳當時東吳夜啼的孩子聽聞張遼的名字後便不敢大聲哭泣。與此同時,率領十萬大軍親征卻無功而返的孫權也成為了人們調侃的物件。張遼以八百破十萬被傳為佳話,而到了唐代中期,有一位名將更是率領兩百騎兵突入併力挫了吐蕃的十萬大軍,被時人與西漢名臣金日磾相提並論,他便是渾瑊。

開元二十四年(736),渾瑊生於燕然都護府皋蘭州,也就是今天的寧夏吳忠青銅峽市一帶。據《舊唐書》記載,他出身於鐵勒族九姓部落之一的渾拔野古部落,其祖父渾阿貪支本是渾部首領,後來歸附唐朝,從此便以“渾”為姓氏。此後,渾家人一直擔任著皋蘭州都督一職,渾瑊的父親渾釋之更是憑藉戰功被封為了寧朔郡王。

天寶五年(746),渾釋之巡查邊關,年僅十一歲的渾瑊隨同左右,此時的他小小年紀已經弓馬嫻熟,可謂天生將才。同年,渾瑊竟然正式參與作戰,並立下戰功得到了表彰。兩年後,他又跟隨父親參與了石堡城之戰,並收復了位於今青海湖內的龍駒島。本就天賦異稟,再加上從小受到極佳的培養,渾瑊很快成長為了一員良將,史載:“其勇常冠軍。署折衝果毅。”

天寶十四年(755),大名鼎鼎的安史之亂爆發,渾瑊跟隨名將李光弼在河北平叛,還一箭射死了叛軍的大將李立節,並因功升任右驍衛將軍。次年,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渾瑊立刻率軍前去護衛,此後更是隨郭子儀克復兩京,且“大小數十戰,功最”。廣德元年(763),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在被奸宦陷害後勾結吐蕃、回紇等部叛亂,渾瑊則與郭子儀協力討伐,最終成功將動亂平定。

在此期間,渾瑊的表現十分出色。永泰元年(765),十萬吐蕃大軍兵鋒已至奉天,也就是今天的陝西咸陽乾縣一帶,眼看就要兵臨長安城下。危急時刻,已是朔方兵馬使的渾瑊“帥驍騎二百直衝之,身先士卒,虜眾披靡。”值得一提的是,他甚至還在亂軍之中生擒了一員敵將,並率領這二百精騎全身而退。

他曾率領兩百騎兵突入併力挫吐蕃十萬大軍,被時人與金日磾並列

城牆上的守軍眼看主將如此神勇,士氣頓時大振,相應的,吐蕃這邊則是人心渙散。此後數日,吐蕃儘管勉強發起進攻,但全都被訓練有素、士氣高漲的唐軍擊退,此外,渾瑊還把握敵軍疲憊的良機趁夜偷襲敵營,取得了顯著戰果。根據統計,渾瑊共與吐蕃大軍交戰兩百餘回合,在紙面實力明顯弱於對方的情況下斬首五千級,最終將其逼退。

大曆八年(773),吐蕃又派出十萬大軍進犯,面對熟悉的對手和熟悉的數字,渾瑊奉郭子儀之命率領五千步騎迎戰。然而,由於麾下史抗、溫儒雅等將領不聽指揮,此戰以唐軍大敗,渾瑊拼死才衝出重圍告終。回到大本營,渾瑊請求戴罪立功,於是又率領兵馬前去阻截劫掠一番正打算班師的吐蕃大軍,併成功奪回了被掠奪的百姓與物資。

這之後的幾年裡,渾瑊一直在與吐蕃、回紇交戰,並取得了輝煌戰果,其官職一直升至左金吾衛大將軍。建中四年(783),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誣陷渾瑊謀反,但唐德宗對其不但沒有任何懷疑,還加封其為檢校戶部尚書、御史大夫。十月,“涇原兵變”爆發,唐德宗逃往奉天,而渾瑊則代替已經去世的前輩郭子儀成為了大唐王朝的新任中流砥柱。

為了遏制住叛軍攻城的勢頭,渾瑊率領守軍苦戰,而唐德宗則送來千餘封空白任命狀及御筆一支,允許渾瑊任意封賞將士、授予官職。在守城過程中,渾瑊曾經身中流矢,但他不顧鮮血淋漓堅持頂在最前線,而太子李誦,也就是後來的唐順宗也親自來到前線為士卒包紮。隨著強援朔方軍的趕到,奉天之圍終於宣告解除。

成功平定叛亂後,渾瑊出鎮河中,後又作為唐朝代表於平涼主持與吐蕃的會盟。然而,吐蕃名為會盟,實際上埋伏了數萬兵馬準備一舉除掉渾瑊這個心腹大患,所幸渾瑊成功逃出生天。進入晚年,渾瑊曾耗費兩年時間主持重修鹽州城,從此“虜不敢深入”,後來他升任檢校司徒,並最終於貞元十五年(799)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他曾率領兩百騎兵突入併力挫吐蕃十萬大軍,被時人與金日磾並列

作為唐朝中期名將,渾瑊雖出身鐵勒族,卻對朝廷忠心耿耿、戰功赫赫,他年幼投身行伍,後來在外征戰五十餘年,立下了汗馬功勞。正因特殊的身份與功績,他被時人與西漢時期同樣出身異族,卻忠實可靠、令人敬服的金日磾相提並論。能夠得到如此待遇,可見渾瑊在人們心中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