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僱傭兵,6個月可以“重獲自由”,這種方式贖罪可行嗎?

在歷史上就曾有過“囚犯士兵”的先例,而在當下俄羅斯的支援軍隊伍中,也有一部分人接受“僱傭”走上戰場,他們曾經都是囚犯,但是在這場戰爭中獲得贖罪的機會。據俄羅斯媒體訊息,俄羅斯“瓦格納”前囚犯僱傭兵戰士在近期錄製了一段影片,其對外表示:“爸爸媽媽,在你們面前,兒子已經是戰士了”。這種贖罪的方式,真的可行嗎?

囚犯僱傭兵,6個月可以“重獲自由”,這種方式贖罪可行嗎?

據不完全統計,當下有2-3萬人來自俄羅斯監獄,這些囚犯士兵接受俄羅斯“瓦格納”僱傭兵集團的招募,以“囚犯士兵”的身份在烏克蘭作戰,按照相關規定只要作戰滿6個月就可以“重獲自由”,而這些人很多都是重刑犯,不少人可能面臨數十年甚至更久之間的監禁生涯。而一場戰爭讓他們有機會走出監牢,甚至恢復自由身。這些人在離開戰場之後,真的能恢復到正常人的生活嗎?

囚犯僱傭兵,6個月可以“重獲自由”,這種方式贖罪可行嗎?

在小鐵看來,可能性並不大,甚至會到來一些社會治安問題。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雖然這種招募囚犯充當士兵作戰有先例,但是不代表這種行為可行。這些囚犯本身就是違法亂紀之人,經過戰場的洗禮可能會改變一些人,但是絕對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所以當他們恢復自由之後存在二次犯罪的可能,這就導致社會治安受到衝擊,對於當地的民眾安全是一種威脅。其次這些罪犯在戰場上的表現,可能會更加極端。

囚犯僱傭兵,6個月可以“重獲自由”,這種方式贖罪可行嗎?

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尤其是一些暴力犯罪的囚犯,在得到武器裝備之後,內心的暴力因子重新被啟用,原本在監牢中已經慢慢開始消磨的“殺戮之心”,在戰場的刺激下更加濃重。雖然這種情況是少數,但是不代表不存在。而且要明白一件事,囚犯士兵上戰場這是無奈之舉,當前俄羅斯還沒有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開始啟用這一緊急方案,在小鐵看來多少有點不妥。

囚犯僱傭兵,6個月可以“重獲自由”,這種方式贖罪可行嗎?

這種贖罪方式可行,會給一些人機會,但是也會帶來麻煩,總的來說弊大於利。不過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當下俄軍就是想要囚犯充當炮灰,消耗烏克蘭的西方彈藥。在小鐵看來,當前士兵的作用慢慢減小,更多的時候雙方對拼的是遠端火力,所以這種炮灰存在的價值不大。言而總之,這是一個應急的方式,但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啟用,個人感覺俄羅斯有點操之過急了。

(文/小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