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商鞅入秦是秦國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商鞅的變法,秦國有了強盛起來的資格和基礎,因此可以說,如果沒有商鞅也就沒有後來的大秦帝國,他對秦國的作用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但商鞅入秦並不是一個必然事件,而是商鞅在受到魏國的排擠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最開始商鞅是選擇魏國的,畢竟那個時候的魏國,是整個中原地區最為強盛的國家,它擁有著最為豐富的資源,對於人才來說也意味著求職成功的機率大,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大有可為。魏國曾經進行過變法,有著變法改革的基礎,相比於其他國家的發展起點要高。

但事實並沒有按照商鞅所想的那樣發展,進入魏國的商鞅,並沒有得到魏國君王的賞識,反而是受到了很深的排擠,哪怕商鞅得到了魏國丞相公叔痤的大力推薦,但魏惠王依舊沒有給商鞅一展拳腳的機會,後來公叔痤去世,商鞅在景監的引導之下進入秦國面見秦孝公。

商鞅面試反客為主,欲擒故縱

當商鞅見到秦國最高統治者秦孝公時,並沒有在一開始就和盤托出自己真正的意圖,而是欲擒故縱,與秦孝公進行了三次會談後,先獻下策,再獻中策,最後才和盤托出自己的變法意圖。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那麼在魏國遇冷而想要進入秦國以大展宏圖的商鞅,為什麼要反客為主,在三見秦孝公之後,才表明本意呢?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商鞅這麼做,究竟到底有什麼目的?

窺探秦孝公是否與魏惠王一樣

首先,因為商鞅需要了解秦孝公是不是與魏惠王一樣的君主,如果是,那麼商鞅在秦國同樣是沒有前途的;其實,我們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上來看魏惠王,此人對於人才的任用能力是非常低的,但在當時的環境裡,魏惠王所表現出來的同樣是一種尊賢重賢的面貌。

但魏惠王的尊賢重賢,有一套很高的標準:其一,進入魏國謀取前途的人,很少有布衣之士,當然,這一點本身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那個年代裡沒有統一的考驗人才的標準,一個人是否有著真正的才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判別出來的,所以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要看此人的身份背景和師門。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魏惠王過於看重人才的背景

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背景,單純憑藉著布衣之士的身份,很難讓君主相信是有真才實學的,這一點不僅僅是魏國存在,其他的國家同樣也或多或少的有這樣的風氣。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君主和部分臣子們的識人之能,當君主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時候,就很容易錯失一些沒有身份背景的人才。

所以,魏惠王任用過師出鬼谷一派的龐涓,也曾經想要拉攏與龐涓師出同門的孫臏,但是對於商鞅卻連殺他的興趣都沒有;因此,如果秦孝公同樣是魏惠王這類人,那麼商鞅在秦國的前途也是堪憂的。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秦孝公是否與魏惠王一樣看重權力

魏惠王此人對於權力非常的看重,在此基礎上,魏惠王對於其他國家到來的人才非常的警惕,擔憂自身的權力會被分散出去,這讓很多臣子在協助君主治理國家時,不能大展拳腳,在變法的時候也會受到諸多的限制,並不能實現商鞅本身的藍圖。

所以,如果秦孝公同樣是一位對權力異常看重的君主,導致自身疑心很重,那麼他也不是商鞅要輔佐的君王,因為商鞅的改革,必須得到君主的最大放權,最大的支援,否則變法很容易半途而廢,得不償失。

考量秦孝公是否真心求賢

商鞅需要確認秦孝公是否是真正的求賢,當初商鞅之所以選擇進入魏國發展,是因為魏國所展現出來的面貌也是非常親民的,這樣的新氣象彷彿更加適合人們大展拳腳,但是當商鞅真正進入魏國的時候才發現,真實的魏國並不像他想象的那般美好,政治清明的外衣之下是腐敗不堪,甚至是固步自封。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所以,當商鞅因為秦孝公的求賢令而心動的時候,也會因為在魏國的遭遇而多一層考量,他需要確認秦國展現出來的這種新氣象是否像魏國一樣都是皮毛,如果是,那麼進入秦國和進入魏國都是一樣的結局。

因此,商鞅需要透過三次會見,首先表明秦孝公是一位什麼樣的君主,適合自己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輔佐,或者說,合不合適自己將變法改革的目的和盤托出?這是商鞅出自自身的考量,畢竟,弄清了秦孝公的為人和他的喜好,商鞅才好著力於變法的實施程度。

商鞅確認自己的理想是否與秦孝公不謀而合

其次,商鞅需要確認秦孝公的想法是否與自身一致,確認秦孝公能不能接受自己對於變法的規劃,以便於秦孝公日後成為自己堅實的後盾。商鞅三見秦孝公說明了三種治國的理念,三種理念截然不同,一個是表面上的修修補補,一個講究短期效果,一個講究長期效果的徹底變法:

第一種是帝道,也就是堯舜禹時代所實行的治國方式,對於這種方式,秦孝公表現出來的是昏昏欲睡,沒有任何興趣。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第二種是王道,也就是讓君主透過仁義的方式來治理國家,類似於儒家學說,要求從百姓的養、生、喪、死等各個方面出發,建立一個比較和諧安定的國度,對於此,秦孝公同樣沒有表現出很深的興趣。

第三種則是霸道或者說是強道,也就是商鞅自身的變法,是一種透過法治的形式讓國家強盛起來的政策,致力於統一,對於這一點,秦孝公與商鞅不謀而合。

至此,商鞅能夠確認秦孝公自身對於秦國的目標和理想,是與自己變法的目標相一致的,這樣的君主能夠與自身站在一條戰線上,對於變法當中所遇到的困難,也就有了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式。

戰國時代,固守傳統是一種本能的依賴

而事實也是如此,商鞅作為一個提出了新的治國理念的人,他在變法最開始的時候受到的壓力和打擊是非常大的,畢竟作為人都有一種守舊的觀念,尤其是在戰國時代的人,他們對於祖宗流傳下來的治國政策,有一種本能的依賴。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認為政策和方式,之所以能夠流傳幾百年之久,自有它的道理,既然有道理那就不應該被改變,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在這種情況下,商鞅必須擁有君主的堅定支援,才能夠將變法順利地進行下去,否則單憑商鞅一個人的能力,不可能支撐整個變法改革。

商鞅變法觸及秦國根本,需要藉助君主力量對抗傳統勢力

而且商鞅的變法要觸及到秦國國內貴族的利益,本身貴族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擁有著比較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這對於勢單力薄的商鞅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危險,所以商鞅必須尋找一個,能夠與貴族抗衡的力量,來保障自身的安全,而這種力量當然是君王的力量最為合適,否則商鞅不可能與貴族進行直接對抗。

這一點我們透過商鞅最終的結局也能夠看得出來,秦孝公去世之後,商鞅失去了最大的支援,在貴族復辟的風險當中身首異處,那時的秦惠文王還沒有穩定執政根基,不能與貴族的力量硬碰硬。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所以為了暫時安撫貴族,為了能夠真正的將商鞅的變法繼續推行下去,秦惠文王不得不殺死商鞅,以獲得短暫的和平和收攬權力的機會,失去了君主支援的商鞅在貴族面前不堪一擊,一個為秦國的利益付出了巨大努力的人,最終倒在了秦國的貴族面前。

由此可以看到,君主的支援對於商鞅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商鞅需要確定秦孝公與自身的理想是否一致,以便於達到,得到秦孝公支援的目的。

透過對話對秦國整體變法環境進行考量

再次,商鞅需要透過與秦孝公的對話;來對秦國的整體環境進行考量。變法不僅要受國家發展的限制,要受到君主自身因素的限制,同時也要受整個國家基礎政策和制度的限制,有的國家因為自身政策發展的影響,並不適合進行變法。

比如說楚國,楚國在立國時,就實施分治政策,整個國家四分五裂,絕大部分權力掌握在貴族手中,這樣的情況其實很難進行變法,因為君主已經不能夠對國家的發展起太大的決定性影響,想要進行加固君權的變法是難上加難的,也正因如此,曾經提出過變法的吳起和屈原都以慘烈的結局而告終。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所以,商鞅也需要確定秦國是否有這樣的制度阻攔,畢竟商鞅並不是秦國人,對於秦國的發展不會太過於瞭解,但是透過與君主的談話,則可以發現比較多重要的資訊,以確保後期變法能夠順利進行。畢竟再有能力的人如果沒有環境因素的加持,最終的結果可能也不會盡如人意。只有對多方面因素都加以瞭解,才能夠進行更加合理的規劃,也才能夠保證最終的成功。

循序漸進,博取君王的信任

最後,因為商鞅需要因此來獲得秦孝公的信任;商鞅如果一開始就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未必能夠引起秦孝公的興趣,但是商鞅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訴說反而讓秦孝公深刻地瞭解到,商鞅對於整體局勢的把握,這對商鞅展示個人能力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他向秦孝公表明,自身的計劃和變法並不與過去的任何方式相同,既不等同於堯舜禹的治國之道,也不類似於儒家學說所提倡的仁義之道,同時也與齊桓公時代所提倡的尊王攘夷等學說有所不同,這樣能夠很好的解決秦孝公心中的疑惑,畢竟商鞅的變法和提倡的方式,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形式,人們對於未知的東西總有疑惑感或者恐懼感。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如果商鞅最開始就將自身的想法公開,那麼秦孝公很可能會將商鞅變法,與之前霸主或君主的做法進行比較或者相提並論,但是商鞅先將秦孝公內心的疑惑進行敘述,先解決疑惑再提出根本理念,反而讓秦孝公的內心變得更加踏實,也對商鞅更加信任。

小結

商鞅之所以三見秦孝公才將變法的藍圖和盤托出,也是在為變法的成功打基礎的;畢竟君主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的,首先要了解君主的喜好,瞭解君主的為人,以方便在必要的時候得到君主的支援。

其次,要了解君主是否真心求賢,瞭解君主是否以國家的強盛作為根本目標;這樣有利於君主對於變法大力支援,也有利於變法的推廣,畢竟只有君臣一心,目標一致,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再者,要透過商討的細節來收穫有效的資訊,瞭解秦國目前發展的狀況,瞭解秦國領導階級目前的狀況,以便為後來的變法做準備。由此可見,商鞅的內心是十分細膩的,他對於變法的規劃和準備幾乎達到了萬無一失,也正因如此,商鞅變法才能夠成功。

面試中為何要反客為主?商鞅給我們上了一課,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後記

我們把孔子和老子或者李白與杜甫的相遇,稱之為是人間佳話,也稱之為是對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會面,但商鞅與秦孝公的見面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商鞅為秦國帶去了改變歷史的變法藍圖,秦孝公為商鞅提供實現藍圖的基體。

秦國的強大正是源於一場反客為主的面試,秦孝公與商鞅君臣二人的齊心合力,成為君臣珠聯璧合的典範,

而秦國才能夠在變法的過程中逐步強盛起來,才能革除國家發展道路上的許多障礙。

當然,我們以現代人的目光來看,商鞅變法並不是完美的,同時,他所提倡的法治也與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法治有所區別,那時的法治更多是君主統馭臣民的一種手段和工具,但是我們同樣也不能否認,是商鞅將以法治國的理念傳遞出來,不能否認商鞅為大秦帝國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還是那句話,如果沒有商鞅也就沒有秦國後來的強盛,也就沒有大秦帝國的統一,或許中原地區的局勢還會分裂幾百年,華夏文明的發展也會因此而滯緩,所以對待商鞅變法,我們還需要正確理性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