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都是什麼稱呼?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影視劇還是一些書籍小說所描述的古代男子,是不是都有著三妻四妾的標籤,確實!在我國古代,男子一夫多妻是很普遍的一個社會現象,常見的一個說法就是男人可以三妻四妾,那這所謂的三妻四妾究竟是怎麼一種制度呢?

人們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都是什麼稱呼?

李延壽的《北史·卷十六》就論證了這一點,認為“古之諸侯娶九女,士娶一妻二妾”。到唐代以後,“三妻”的制度已經基本形成,根據《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的記載,士當“娶三妻,其大概的意思是,稍微有點身份的人應當取三妻,她們分別是嫡妻、偏妻和下妻。偏妻”與“下妻”都是嫡妻的陪嫁丫鬟,都只是偏房,不過比妾的地位要高一些。

人們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都是什麼稱呼?

這裡說的正妻也就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轎娶進門來的,也被人通常稱作“嫡妻”。正妻生的孩子就有了嫡子一說,第一個男孩被稱為嫡長子,在古代嫡長子是會被繼承家產的,其他的妻子和妾生的孩子只能被叫做庶子,庶出的孩子哪怕是個兒子,也沒有家產的繼承權。

人們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都是什麼稱呼?

氏族社會時期,國中有“媵制”,這是一種氏族首領才有資格實行的婚姻制度。即女兒出嫁時,岳家必須以同姓侄女輩陪嫁。陪嫁過去的姊妹或女奴,自然屬於媵妾,而姊妹媵妾的身份比女奴要高,那就不必多說了。再往後,便正式出現了“妾”。妾在家庭中,雖然承擔著生兒育女的義務,卻享受不了“妻”的待遇。

人們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都是什麼稱呼?

三妻四妾一說更像是一種虛指,中國古人以數字表虛指的用法由來已久。當然,並非所有的古人都能“三妻四妾”,大部分庶人終生只能得一妻。三妻四妾作為傳統社會的一種現象,它也體現了古代對於秩序的推崇。前朝的君君臣臣與後室的妻妾次序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他們都是古人對等級推崇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