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死後,至今讓後人敬仰,只因墓主生前太賢能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一代賢相藺相如,講述他是趙國的一位傳奇人物,讓後人敬仰,即使他去世後,墳墓簡陋無比,只有殘碑、古樹、芳草,卻依然吸引了眾多的遊人,每一個人站在他的墓前都神色深沉莊重,他身上究竟埋藏著什麼魅力?他究竟都做了什麼讓這麼多人對他充滿敬重?

一人死後,至今讓後人敬仰,只因墓主生前太賢能

在春秋戰國時期,在趙國那樣一個國度,它演繹了屬於它的精彩,然而如今我們只能憑藉《史記》中幾個故事,透過零散記錄來了解那段歷史。趙國的文化,趙國的風雲,趙國的人物都在特定的歷史畫卷上繪製出了一幕氣勢恢宏的劇目,藺相如的故事無疑是最出彩的那一幕。

久久站立在藺相如的墓前,穿越千年的歷史,與那個時期的他對話,相隔千年的歷史碰撞,心靈會晤,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正是這一特別光彩,令人對他產生好奇,情不自禁地想要深入地瞭解他,感受他的個人魅力。

一人死後,至今讓後人敬仰,只因墓主生前太賢能

到清朝時期,不少名人志士都非常欣賞藺相如,並留下了景仰的筆墨,他一代風華,千古景仰。品讀藺相如,走近他的精神世界,感悟人生點滴,充盈自己的思想。

藺相如在完璧歸趙上英勇偉大的行動舉措,在引車趨避時所表現出來的氣度,無人能比。文學大儒馮夢龍對他非常欣賞,他認為和氏璧沒有什麼貴重的,主要是其含義,恐怕秦王因欺壓趙國得到了和氏璧,會小看趙國,將來趙國難以表現自己的強大,如果秦朝索要城池貢品,沒有辦法拒絕,因此這樣就能凸顯出個人的力量,令秦王知道趙國是有人才的,他還寫了一首詩:“引車趨避量誠洪,肉袒將軍志亦雄。今日紛紛競門戶,誰將國計置心中?”

一人死後,至今讓後人敬仰,只因墓主生前太賢能

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也曾經給予高度評價:“知死必勇,非死者難,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司馬遷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主要有五個人,每個人的經歷都有,但是獨獨對藺相如寫下了讚語,這可見藺相如的賢明豁達。司馬遷認為,時光如流水,戰功能帶走,人能帶走,但是藺相如身上的氣質,一切以國家為先的胸懷是不能替代的,是無法消逝的,這是藺相如帶給我們所有人的一種精神財富,是一種力量,這也是後人們一直緬懷他的原因。

一人死後,至今讓後人敬仰,只因墓主生前太賢能

不只有後人懷念他,當時的趙國人對他也很敬重,思緒回到那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回到藺相如去世時的悲壯場面……

在秦趙長平之戰中,因為趙王派了無能的趙括當主帥,藺相如勸解趙王未果,拖著病軀跟隨四十萬大軍一起去戰場,表示要協助趙括與秦軍對抗,藺相如死在行軍的途中,並把自己對軍情的分析告知趙括,最後還安排了自己的身後事。藺相如病逝,趙國如同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40萬趙國士兵都非常悲痛,眼淚都忍不住了。

一人死後,至今讓後人敬仰,只因墓主生前太賢能

趙括紙上功夫是有一套的,見此情形,他下令:全軍將士每人捧一把黃土埋葬賢相。藺相如去世的訊息傳開,該命令一下達,其家鄉的人都趕過來了,共計40萬將士,每個人都手捧黃土,面目悲傷,數萬名村民,都手捧黃土,來送葬的隊伍排了二十多公里,都非常傷心,眼含熱淚,面目悲傷。趙括帶頭著隊伍,灑下手中的黃土,並下跪,全部的將士和村民都下跪磕頭,灑下了黃土。每個人手中的黃土已經不能說是土了,因為他們的體溫和眼淚合成了土塊,這個葬禮舉行了四五天,相如的墳墓變成了六七米高,外表像是土塊堆積而成的小山丘。

一人死後,至今讓後人敬仰,只因墓主生前太賢能

捧一捧黃土,深深凝望著,或許正因為是黃土掩埋了他,所以不會有亭臺樓閣,不會有石馬牌坊,這黃土最能代表他,也是他最好的墓誌銘。藺相如會像這黃土一樣成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