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讀一次哭一次

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的名將,有收復河南(和現在的河南省不同),威震匈奴之功,我們讀書時學過的那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就是蒙恬打出來的。不過,就是這麼一個功名赫赫的名將,最終卻被秦二世胡亥給冤殺了,而在蒙恬去世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卻是聞者流淚,連曹操都推崇備至,讀一次哭一次。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讀一次哭一次

蒙恬去世前說的話。

《史記》: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蒙恬在死之前,曾說了一句話,剛開始說他蒙恬有三十萬兵,在聽到賜死的訊息後,本來是可以造反的,但是他不願意,他們家族三代人深受秦國大恩,不願意背叛大秦,不願意辜負祖上,所以請求使者代為向秦二世傳話,說出他的忠貞之志。使者也是個聰明人,雖然感嘆於蒙恬的忠貞,但是他也懼怕於趙高的毒辣,所以他並沒有答應蒙恬,而且勸蒙恬遵從詔命自盡。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讀一次哭一次

在自盡前,蒙恬又擔心身後人會以他之死為藉口,反叛大秦,所以自認了他的罪過,只不過他認為他的罪過是因為絕了地脈,根本和秦二世無關,他也正是想以此為藉口,斷絕其他人的企圖。

可以看到,直到臨死前的一刻,蒙恬都還是在為大秦著想,不想大秦因他的去世而受到攻擊。從蒙恬臨死前的話可以看到,他是一個真正的忠臣,死得非常悲壯,令人欽佩。不過歷史上忠義之人眾多,悲壯之人也不少,為何曹操單單讀著蒙恬所說的話,就會讀一次哭一次呢?實際上這就和曹操的親身經歷有關了。

《述志令》: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讀一次哭一次

從《述志令》的記載可以看到,曹操之所以會愴然流涕,其實是因為蒙恬的那句“自吾先人及至子孫……”,這句話讓他非常感動,可以說是感同身受了。那麼為何這一句話會讓曹操的感觸這麼深呢?實際上,這就是因為曹操所經歷的事情和蒙恬是完全一樣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當世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他的兒子曹丕還篡奪了大漢天下,所以說,很多人並不是非常喜歡曹操。實際上,這種看法說不上有多大的錯誤,但絕對算不上是非常的正確。曹操這個人,不能單純用奸或忠來評判!

最開始的曹操,實際上是一個熱血青年,他也想為大漢天下、黎民百姓盡上自己的一份力。他剛開始舉孝廉,到洛陽為官時,曾直接杖責了大宦官蹇碩的叔叔,這種行為,怎麼看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所幹的事情。也正是因為曹操這個人太過於正直,不合當時的官場,所以曹操前期為官並不順利,經常受到打壓,要不是因為他祖父比較有權勢,從中斡旋,很可能曹操自己早就被幹掉了。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讀一次哭一次

後來董卓入京,禍亂朝堂,擅行廢立之事,令天下人不滿,紛紛起兵反抗。董卓不敵,只能挾持獻帝遷都長安,面對董卓的撤退,諸侯們本來有大好的機會進攻,但大家各自為政,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並沒有主動追擊,只有曹操一股腦的衝上去,足見曹操這人對漢室的忠心。可以說,從當時諸侯眾人的態度來看,曹操是其中的一個另類,他才是真正忠心於漢室之人。也正是看到曹操的忠心,所以很多文臣猛士都選擇了投靠曹操,使得曹操的勢力逐漸壯大。

之後,曹操迎接天子,還天子以尊嚴,更是使得大家對曹操高看一等。不過曹操迎接天子後,並沒有把權力還給天子,因為在他看來,漢獻帝的能力還不足以結束天下的亂局,他想要一統山河之後,再把權力歸還給漢獻帝。遺憾的是,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在很多人看來,曹操此舉,就是不想歸政於天子,由此引發了衣帶詔事件。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讀一次哭一次

這件事情給了曹操極大的打擊,他原本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結果卻得到了這種結果,這麼多人不理解他,連天子都想要賜死他,這不由得讓他想到蒙恬之事。在曹操看來,自己的遭遇和蒙恬何其相似啊!蒙恬家族,三代人忠心於大秦,而他曹家也是三代人忠心於大漢,他們二人都會皇帝忠心耿耿,結果最終都遭來了猜忌與賜死,同樣的遭遇,使得曹操更加能體會到當年蒙恬心中的悲涼,所以他才會愴然流涕,讀一次哭一次!

結語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讀一次哭一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曹操當時還是忠於漢室的,他覺得自己的遭遇和蒙恬很像,明明一心匡扶漢室,結果最終卻遭到猜忌,連天子都想要殺他,令他心裡十分悲痛,覺得非常委屈。

(本文主要參考《史記》、《述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