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正所謂相由心生,乃天地萬物之理。可有人偏偏覺得相貌是天生地造,與己無關。聽到“相由心生”這話就情緒非常激動,大喊一聲:這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其實,相由心生之後還有一句,叫做“境隨心轉”。相貌始終都在變化之中。只不過,有些人的相貌越變越難看。這是因為慾望太深而“心隨境轉”了。

1。

《西遊記》中,有幾項神通都很有名。比如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二郎神的八九玄功,豬八戒的三十六變等等。

許多時候,我們看武俠小說,都會不自覺問一句,哪種武功神通最厲害呀?比如喬峰的降龍十八掌,令狐沖的獨孤九劍,段譽的六脈神劍,張無忌的九陽神功等。

《西遊記》也不例外。其中也有一門非常高深的神通。名字我們可以慢慢說。先說一個小問題。

《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早就有人注意到,說《西遊記》中怎麼沒有見到過孫悟空的師兄弟呀?菩提祖師說他門下有“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緣覺”十二個字的弟子,怎麼一個都沒有看到呢?

這是因為,菩提祖師居住的地方是一個造化幻境。

所謂的造化幻境,其實是有高有低。《西遊記》中許多妖精都會這種功夫。比如說,比丘國的鹿精就造了一個“清華莊”幻境。原來是“清華”畢業,怪道如此高大上。

《西遊記》中的造化幻境還有許多處。比較有名的就是黃眉造的“小雷音寺”和驪山老母造的“坐山招夫山莊”。

孫悟空也有一項神通,叫做火眼金睛。似乎是專門針對造化幻境而來。無論上什麼樣的幻境,什麼樣的變化,都逃不過老孫的火眼金睛。

最典型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變化三次都被悟空輕易識破。可是,他雖然識得幻化,但是唐僧與八戒不識,於是被冤枉唸咒三回還被貶回去。

《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那麼孫悟空能識破妖精的幻術真是憑得火眼金睛嗎?其實這也是一個障眼法。孫悟空自己就曾經說過,他的火眼金睛是被太上老君八卦爐的煙給嗆成的紅眼兒。這個紅眼除了迎風流淚並沒有任何特異功能。那麼悟空是如何識別妖精的呢?簡單說有兩點,一看,二聞。看有沒有妖氣,聞有沒有妖味。

悟空看得還是很準的。山中住的是仙、是妖、是怪,基本上他一看就能看出來。為什麼呢,其實這也是相由心生。我們舉一個例子。

比較典型的是小雷音寺。這個地方的幻境是黃眉造的,黃眉是後天佛祖的手下,他造的幻境是模擬的大雷音寺。那麼面對這座小雷音寺,悟空是這樣說的:師父,那去處是便是座寺院,卻不知禪光瑞靄之中,又有些凶氣何也。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卻又路道差池。

悟空這個觀察就厲害了。首先有禪光瑞靄,說明不是外道,但又有些凶氣,讓悟空很納悶。看這景象吧,跟雷音寺非常相似,就是道路差了那麼一點點。

《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悟空為什麼能看得這麼準呢?除了智慧,還有一種更玄更深的東西,就是境界。

有專門給人看相的書籍,比如《麻衣》和《柳莊》。也有專門看風水的書籍,比如《奇門遁甲》。還有綜合看相的《大六壬》。為什麼會有這些書?這就是,境界不夠,書本來湊。

真正大境界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這些典籍了。

相比悟空,八戒、沙僧沒有這種智慧,所以看不出來任何變化。而唐僧呢,他是有智慧的,但始終也是什麼都分辨不出來。書中總是用一句“那長老肉眼凡胎”就遮掩過去了。其實這並不是理由。關鍵是境界不夠。

你自己本身處在什麼樣的境界,就只能看到什麼樣的境界。這跟神通無關,也跟智慧無關。

那麼說到境界了,孫悟空的境界在《西遊記》中是相當高的。

《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2。

大家還記得孫悟空為群猴發現水簾洞出來時候說得一句話嗎?只有六個字:“大造化,大造化!”

這個造化,就是悟空的境界。現在,我們就可以說《西遊記》中最高的神通是什麼了。就是“造化會元功”。

造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造境與化境。

而造化又分為“大造化”與“小造化”。比如黃眉幻化的小雷音寺,這就是小造化。這樣的小造化《西遊記》中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另外,鎮元子的“袖裡乾坤”、如來佛祖的“掌中佛國”、烏巢禪師的“混元金巢”,這些都是自身的造化神功。還有大鵬的“陰陽二氣瓶”、彌勒佛祖的“金鐃鈸”、老君的“紫金葫蘆”、“玉淨瓶”、“芭蕉扇”、觀音菩薩的“羊脂玉淨瓶”,都屬於器具的造化神功。

以上種種,人被困住就好像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觀音菩薩的“羊脂玉淨瓶”算是比較厲害的法寶了,瞬間能裝下五湖四海三江水。

《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前面這些,依然都在小造化的範圍之中。那麼什麼是大造化呢?

孫悟空說了啊,大造化,大造化!水簾洞當然是一個大造化。可惜的是,關於水簾洞的秘密在《西遊記》中,可供我們參考的蛛絲馬跡並不多。

不多不代表沒有,只是現在還不到說水簾洞的時候。我們現在要說的另一個大造化其實更加神秘,他就是大家百般探索依然百思不得其解的靈臺方寸山。也就是菩提祖師的住處。

《西遊記》經常說得有兩句話: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看來,這洞中的時光比天上還要長。這就是造化的不同。

其實玉皇大帝居住的所謂“天上”也是一種造化幻境。因為過去本來就沒有天庭,是後來封神之後,這些神仙們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場所,於是就從天地之間憑空造出了這樣一個幻境來。這樣一來,天庭突然就與凡間隔開了。而在此之前,天庭與人間本來就是一體的,那時候,周穆王還曾經到過西崑崙的瑤池去拜訪西王母,並得到了盛情款待。

《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天庭幻境造出之後,普通凡人已經沒有能力上天了,這就是因為境界不夠了。那麼凡間還有一個十洲三島。十洲三島的東華帝君、瀛洲十老、福祿壽三星等神仙們還是可以自由上天的,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境界。

有人說,如果沒有神通,光有境界,他們也上不去呀。不是這樣子的,告訴大家,只要境界夠了,凡人也可以上去的。孫悟空就是這個例子。

開始時候,孫悟空只是一個普通猴子,可是他居然穿越了東洋大海、西洋大海,從東勝神州、經過南瞻部洲,來到了西牛賀州。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解釋菩提祖師的一句話了。

祖師聽說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立刻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什麼道果!”

這裡,菩提祖師是真得感到驚奇,因為孫悟空從東勝神州來到靈臺方寸山,不僅僅是路程問題,而是跨越境界的問題。用一個現代的詞來說,其實孫悟空就是從低維世界向高緯世界穿越了。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孫悟空之所以能找到靈臺方寸山,關鍵是那個樵夫的指點呀!

《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沒錯,樵夫也是高人。是樵夫的那首歌吸引了孫悟空。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那麼這首山歌,與悟空在南瞻部洲逗留那八九年悟出的道理形成了一個對應。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按道理說,南瞻部洲的人應該離菩提祖師住的地方更近。可是這些人都在“捨生忘死求富貴”呢,自然沒有人去訪問菩提祖師。

而眼前的這個樵夫,明明知道這裡有個菩提祖師,為什麼不跟他去學長生呢?因為他有老孃要養啊。對於樵夫來說,每天砍砍柴,唱唱山歌,回到集市把柴賣了,奉養娘親。這樣的日子就非常幸福和知足了。這就是大境界。只有如此大境界,才能識得菩提祖。

《西遊記》的第一神通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不會,唯一人能掌握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孫悟空的師兄弟們,境界不在欲界裡,自然,孫悟空在欲界也就見不到他們了。孫悟空從靈臺方寸山走了之後,菩提祖師告誡他,以後不要提我的名字了。

事實上,從這裡走了之後,孫悟空就再也沒有回去過。對於靈臺方寸山來說,或許孫悟空真得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

文:風林秀

參考文獻:《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