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河邊撿到石頭,被用作抵20元小債,如今卻成海峽兩岸國寶

“收藏的樂趣可以在其增值之金錢,可以在其觀賞之美感,然而最有樂趣者在於歷史文化藝術內涵被發現,被解讀,被感悟。”

物品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它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實用性上,還體現在它所承載的符號和印記,它是人在精神層面上對物品追求的價值,它是一種精神寄託。

任何被賦予靈魂的物品都是無價的。在收藏家的眼中,物品是有生命的,它的身上有著歷史的痕跡,有著文化的傳承,也有的情誼的聯結。我們可以透過它們,聆聽歷史的過往。

木匠河邊撿到石頭,被用作抵20元小債,如今卻成海峽兩岸國寶

文物一般都是被當做絕世珍寶好好收藏著的,但也有例外,

有些文物、寶貝“流離失所”,被泥沙黃土淹沒,不見天日,這些寶貝只能等待“有緣人”慧眼識珠,帶它們重見天日。

“潑墨仙人石”就經歷了一段奇遇,它先是被丟棄在小溪裡無人問津,後來因機緣巧合被人發現,成為抵債200元的石頭,更神奇的是,它最後成了轟動海峽兩岸的“民間國寶”,它的歷程可謂是奇談。

李旭在《及第後期中知己》中說到:“真珠每被塵泥陷,病鶴多遭螻蟻欺”真正的寶石、珍珠往往會被泥沙所掩埋,遮蓋其光芒,

“潑墨仙人石”便是這樣,它最初只是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靜靜的躺在水中,來往的過路人都沒工夫多瞧上兩眼,只當是眾多石頭中的一個,沒啥稀奇的。

木匠河邊撿到石頭,被用作抵20元小債,如今卻成海峽兩岸國寶

不過這也怪不得過路人的熟視無睹,因為這奇石整個都被泥沙覆蓋住了,就連縫隙之處也都沾滿了泥垢,早已失了當初的光彩奪目之色,“仙人”的形象也絲毫不出來了,放在石頭堆裡,它也是塊不打眼的頑石。

本來以為這塊奇石只能在溪裡躺著“頤養天年”,享受陽光的沐浴,沒想到機緣巧合之下,它遇到了“貴人”,開啟了一段傳奇際遇。

韓愈的《馬說》中指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再好的東西,沒有賞識的人,它的存在就沒有意義。

奇石在溪邊躺了幾十載春秋,終於遇到了自己的“伯樂”——李木匠。李木匠是石頭收藏家,他喜歡去尋找各種各樣的石頭,然後拿回家收藏。

木匠河邊撿到石頭,被用作抵20元小債,如今卻成海峽兩岸國寶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出門找石頭,路過邵樓灘,不經意的一瞥,就看見了躺在水中的奇石。

不過李木匠當時並沒有看透它的傳世價值,他只是覺得這塊石頭形狀獨特,就隨手撿回家了。回家後,他也並沒太把這塊石頭放在心上,因為他覺得這與他收藏的石頭沒有什麼不同,就把它與其它的收藏品一起鎖在了小倉庫裡。

李木匠有一個好朋友叫石傑,他也是一名石頭的收藏者,非常喜歡收藏奇特的石頭,並且他經驗豐富,眼光獨特,在石頭收藏界有一定的名望。

有一天,李木匠在石傑來訪的時候,突然想起之前欠他的200塊錢還沒有還,李木匠知道石傑愛石如命,就開啟自己的小倉庫,讓石傑自己挑選喜歡的石頭用來抵200塊錢的債。

石傑在李木匠的小倉庫裡,一眼就相中了這塊造型獨特的奇石,他興致勃勃的把它帶回家,仔細清洗,把縫隙裡的汙垢用小刷子一點一點清理乾淨。

木匠河邊撿到石頭,被用作抵20元小債,如今卻成海峽兩岸國寶

洗乾淨後,見到石頭真容的時候

,石傑震驚了,他興奮地說:“這次是真的撿到寶了!”原來這塊最初被泥沙遮蓋,其貌不揚的石頭,真容與是世人虔誠膜拜的“壽星公”相似。

石傑和他的朋友將石頭起名為“壽星佬”’,寓意為萬壽無疆,健康長壽。石傑還給石頭做了個精緻小巧的底座,拍照發到網上,沒想到的是這塊石頭火了起來,一時之間,許多人都慕名而來,想要一睹這塊石頭的“芳容”。

上海秦時軒的掌櫃秦明興在網上見到“壽星佬”後念念不忘,千里求石,想讓石傑把“壽星佬”轉讓給他。石傑禁不住他的堅持,就以一千八百元的價格賣給了他。

木匠河邊撿到石頭,被用作抵20元小債,如今卻成海峽兩岸國寶

秦明興發現中國臺北博物館內收藏的一副“‘潑墨仙人圖”與這塊“壽星佬”的石頭非常相似,他便將石頭改名為“潑墨仙人石”,並配了底座與“潑墨仙人圖”一起觀賞,引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欣賞。

“潑墨仙人石”名聲大噪,常州的張建宇也非常鍾愛這塊石頭,一直希望秦明興能轉讓給自己。在他的“軟磨硬泡”下,秦明興終於將石頭轉讓給了他。

張建宇得到這塊石頭後,專門為它修建了“仙人居”,用來舉辦展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塊珍貴的奇石。

2010年,央視舉辦了一場尋寶活動,

專家團更是評價這塊石頭為“民間國寶”。

曾經毫不起眼,被遺棄在溪流裡的“頑石”,因為遇到了有緣人,遇到了“伯樂”,成為了世人珍愛的“民間國寶”,成就了一生的傳奇。

木匠河邊撿到石頭,被用作抵20元小債,如今卻成海峽兩岸國寶

“漫漫海波,怎能把情割,起伏山巒,怎能把愛割破”海峽兩岸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雖相隔萬里,但是情比金堅。

“潑墨仙人石”,在中國臺北博物館和“仙人潑墨圖”一起展出後,收穫了海峽兩岸人民的熱烈關注。“仙人潑墨石”也不再是一塊普通的奇石,它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友好情誼的寄託,它承載著兩岸人民對祖國統一的熱切期盼。

“收藏的過程並不是追求一精一品的過程,而是讓你對人生有所依戀,對傳統有所認識,對歲月有所回憶的過程。”

“潑墨仙人石”對於收藏家來說,並不單有金錢、名望上的價值追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與寄託。而對於歷史和社會來說,它就像是跨越時間,空間對話的橋樑。

木匠河邊撿到石頭,被用作抵20元小債,如今卻成海峽兩岸國寶

我們透過文物探尋人類文化的傳承,探尋人類的根,只有瞭解自己的根,心裡才不會有空虛感。用現代社會文明與古代文明碰撞,能創造出更璀璨的現代文明。“收藏應厚古而不薄今,以傳統為基礎,隨時吸納有價值的新型藏品,使收藏更為豐富多彩。”這應該是收藏品存在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就像“仙人潑墨石”由用來抵債200元,變成轟動海峽兩岸的“民間國寶”,它與“仙人潑墨圖”的完美契合,更具有時代意義,它的出現見證了海峽兩岸人民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