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進士出身,卻讓積弱的北宋壓制西夏,拓邊二千餘里

眾所周知,北宋是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創立的,之後太祖以“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將對軍隊的控制,同時為了怕這些大將重走他的道路,採取重文抑武政策。結果導致北宋軍事實力大大下降,面臨遼國和西夏的威脅。宋朝幾乎一直在長期對外送歲幣,長年送給遼、金等大量財物來唯持和平的局面。

此人是進士出身,卻讓積弱的北宋壓制西夏,拓邊二千餘里

在此後的歲月裡,宋遼保持相對和平,而宋夏卻總是發生各種摩擦。更令人氣惱的是,以大宋朝繁榮之經濟、百萬之兵眾,竟然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西夏國?這就豈止是可恨了,簡直就是可恥!不過,在積弱的北宋卻有一位進士出身的文弱書生,硬是憑藉自己過人軍事才能,硬剛西夏,虎口奪食,為北宋開疆拓土,拓邊二千餘里。此人就是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王韶。

此人是進士出身,卻讓積弱的北宋壓制西夏,拓邊二千餘里

王韶(1030-1081) 字子純。湖北羅田人。嘉祐二年高中進士。熙寧元年(1068),王韶上《平戎策》,提出收復河(今甘肅臨夏)、湟(今青海樂都南)等地,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為宋神宗所納,被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

此人是進士出身,卻讓積弱的北宋壓制西夏,拓邊二千餘里

王韶《平戎策》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是:“欲取西夏,先復河湟”。王韶的意思在擺平西夏之前,應該先搞定河湟地區的吐蕃部族。這樣就等於斷了西夏的右臂,“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

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春夏間,王韶首先招撫了青唐地區一個最大的吐蕃部落,要說王韶此人藝高膽大,據說他當時只帶了十來個手下就直接去找部落首領俞龍珂,在王韶的遊說之下,其部落酋豪俞龍珂“率所屬十二萬口內附。”

此人是進士出身,卻讓積弱的北宋壓制西夏,拓邊二千餘里

這裡有個小插曲,當部落首領上表給皇帝謝恩時,俞龍珂表示,我很仰慕包青天包大人,能不能讓我跟他一個姓呀?當時大臣們聽了不樂意了,大宋朝的國姓是趙,你不請求跟皇帝姓,卻想跟包拯姓,這不是掃大宋朝的臉面嗎?還好宋神宗知道這些部落之人性情耿直,沒有壞心思,於是順水推舟為其賜名 包順,使其世守岷州(在今甘肅岷縣)。包順及其部族忠心耿耿,為北宋王朝守衛邊境數十年,屢立大功,最後融入了漢族大家庭。在此影響下,附近一些較小的部落,相繼 歸附北宋的又有近二十萬口。北宋所轄疆土,因此而拓展了二千多里。

此人是進士出身,卻讓積弱的北宋壓制西夏,拓邊二千餘里

王韶經略熙河在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可以說是北宋政府以宋神宗、王安石為首的變法運動的一個勝利,是對保守派的一次有力的 打擊。經略熙河,招撫吐蕃各部族的成功,北宋奪取了河湟兩千餘里的土地,使宋朝對西夏形成了包圍之勢。這也是王韶能夠成為北宋名將的原因之一。

此人是進士出身,卻讓積弱的北宋壓制西夏,拓邊二千餘里

王韶晚年言語失常,像得了癲狂病。生毒瘡以後,毒瘡潰爛,甚至可以看見五臟六腑。元豐四年(1081年)六月二十四日,王韶逝世。享年五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