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諧師克敵”你瞭解嗎?

南北朝時,劉宋明帝劉彧即位後,四方諸王紛紛起兵相抗。一時間,烽煙四起,天下大亂。南方各路叛軍兵力強盛,聲勢浩大,逐漸逼近京城。劉彧慌忙派兵抵禦。官兵前鋒抵達虎檻時,有五支軍隊,其中一支是由寧朔將軍沈攸之率領的。殷孝祖是前鋒都督,他與諸將不和,不能協調各家兵馬。後來又有幾支軍隊來到虎檻。各家軍隊每到夜晚,自行制定口令,相互間不通聲氣。

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諧師克敵”你瞭解嗎?

看到這種情況,沈攸之非常擔憂,他說:“這麼多軍隊住在一起,各家卻自行其是,一旦夜間有個漁夫或什麼人闖進來,就會引起混亂;各家兵馬相互驚擾,又會導致誤會。”他主動找到另一支軍隊,命令自己的部下采取他們的口令。其它各軍覺得沈攸之言之有理,紛紛向他學習。官軍前鋒各軍的口令才得以統一。後來,殷孝祖在戰鬥中中箭身亡,他手下又有五百名官兵投敵。官軍士氣受到很大影響。前鋒各軍將領紛紛推舉沈之做統領。沈攸之認為叛軍必定會乘勝大舉進攻。如果官兵不能主動出擊,就是示之以弱。但是同是寧朔將軍的方興與自己名位相當,必然不肯做自己的下屬。一旦上下離心,明天這仗就很難打贏。

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諧師克敵”你瞭解嗎?

於是,他帶著各家軍主去拜見方興,懇切地對他說:“殷孝祖今天中箭身亡,我軍士氣低落。要想挽回敗局,明天必須主動出擊。成功與否,關鍵就在明天一戰。不少人讓我來統領各軍,但我知道自己不行,才幹比您差遠了。現在我們大家都來請您出馬,統領大軍,明日進攻叛軍。”方興聽了這話,心裡非常高興,客氣了兩句,就答應了。從方興大帳中出來後,各家軍主紛紛責怪沈攸之:“我們本來是請你作前鋒都督,你怎麼又讓方興來幹,還說我們都願意讓他指揮?”沈攸之對他們解釋:“我可以做方興的下屬,但方興決不會做我的下屬。為了明天的戰鬥,我只能推舉他。

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諧師克敵”你瞭解嗎?

沒有預先跟大家商量,是怕大家不同意,請你們多多體諒我這番苦心。”將領們更加佩服沈攸之的謀略和氣度。第二天,官軍主動挑戰。各部軍隊爭先恐後,奮勇衝鋒,從早上打到中午,結果大敗叛軍,一直追擊到姥山,沿途到處都是叛軍屍體沈攸之又建議水軍乘勢出擊,趁叛軍水軍獨力難支之機,一舉打垮了他們,攻佔了兩座城池。劉彧聽到捷報後,喜出望外,立即又加封沈攸之為輔國將軍,讓他主持前鋒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