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尊儒活動失敗:儒學的統治思想,保守的魯學是無能為力的

儒學乘機而動,試圖取代黃老無為思想。這次嘗試是由“魯學”一派發動的。組織策劃人是竇嬰、田蚡、趙綰和王臧。魯是儒學發樣地,自孔子以降,魯地便是儒學傳播的中心,形成了深厚的學術傳統,不僅名家輩出,在黎民百姓中間,儒學的影響也極為深遠。在漢代,“齊魯”成為儒學造詣最高的代名詞。“魯學”,以《穀梁傳》、《魯詩》和《魯論》為其經典著作。《漢書藝文志》說《穀梁傳》出自樑子之手,但穀樑子的名字、生活的時代,班固都沒有交代。唐朝人楊土勳說穀樑子名俶,字元始,疊人。另一個唐朝人顏師古則說穀樑子名“喜”。這都是後代傳聞,不足為據。《穀梁傳》雖未必出自穀梁俶或穀梁喜,但在“魯學”經典中,卻是最早產生的。《魯詩》的作者是魯人申培,他在文帝時被拜為博士。《魯論》不知出自何人,成書大約在漢初。以《穀梁傳》、《魯論》和《魯詩》為主構成的“魯學”,是儒學在魯地傳播而形成的一種區域儒學。

第一次尊儒活動失敗:儒學的統治思想,保守的魯學是無能為力的

魯是儒學的發祥地,儒學在魯地傳播屬“區內傳播”,較少變異。故此,“魯學”格守孔子教誨,崇尚倫理道德。缺點是因循守舊。王臧和趙綰,都是“魯學”大師申培的高足。王臧做過太子少傅,武帝即位後,王臧上書請求宿衛皇上,武帝遂任命他為郎中令,趙綰則出任御史大夫。“魯學”在朝中的勢力佔了明顯優勢。傾向儒學者還有兩個重要人物:竇嬰與田蚡。

第一次尊儒活動失敗:儒學的統治思想,保守的魯學是無能為力的

竇嬰是竇太后的孃家侄兒,參與太尉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以功封魏其侯,貴傾公卿,成為竇氏外成的領軍人物。田蚡乃太后王同父異母之弟,長得其不場,五短身材。竇嬰為大將軍時,田蚡只是一名郎官,見了竇嬰,跪拜如晚輩。武帝即位,田蚡以帝舅之尊封武安侯。建元元年(前140)六月,衛綰免相。田蚴身為外戚,有王太后這層非同尋常的關係,他自付有條件、有能力坐上丞相這把交椅。但門客藉福卻勸他把相位讓給竇要,說如果竇嬰為相,太尉一職非田大人莫屬,丞相與太尉地位相同,還可落得個讓賢之名。田蚡以為然,請求太后王菇為他說情,武帝同意。竇嬰既相,田蚡遂為太尉。從《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看,當時的三公九卿中,除了竇、田、趙、王四人外,在太常任上的是許昌,太僕為灌夫,中尉是張歐。許昌乃開國功臣許說之孫,以功臣之後襲爵起家,司馬遷《史記》僅在《張丞相列傳》之末提及他的名字,班固《漢書》也僅在《張周趙任申屠傳》中一筆帶過,其思想傾向失載。

第一次尊儒活動失敗:儒學的統治思想,保守的魯學是無能為力的

灌夫是穎陰(今河南許昌)人,字仲。本姓張,其父張孟是穎陰侯灌嬰的門客,得到灌嬰的提拔,官至二千石,遂冒姓灌。“吳楚七國之亂”時,灌要之子灌何以將軍身份參加平叛,任命灌孟為校尉,灌夫率千人在老父手下衝鋒陷陣。灌孟戰死,按軍法,父子俱從軍,一人戰死,另一人可扶喪歸家。灌夫不肯歸家,技甲持截,奮臂怒吼:取吳王或其將軍的人頭,以報父仇!軍中數十名敢死之土響應。及出全門,那些敢死之土膽戰心驚,莫敢向前,只有兩人及家奴十餘人隨灌夫殺入敵陣,直撲吳軍大將魔下。灌夫身負重傷十幾處,最後只剩下一名隨從。從此灌夫揚名天下,他粗烈,一諾千金,是俠客一類的人物。張歐是開國功勳張說之子,對法家思想有所研究,但其為人處世,更像個儒家。三公是清一色的儒者;九卿中,郎中令是儒者,中時也是此類人物。他二人一個負責皇宮的成衛,一個職司京師的保衛,權重九卿。

第一次尊儒活動失敗:儒學的統治思想,保守的魯學是無能為力的

朝廷大臣中,儒家者流佔了絕對優勢。於是,經過一番準備,從建元元年(前140)起,竇、田、趙、王四人開始醞酸以儒學治國。在他們建議下,武帝將大儒申培請到長安,請教治亂之事,申培說治理國家不在說教,關鍵在於實際行動。這本是孔子遺教,所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聽了申培的諫言,武帝很是掃興,封了他個“太中大夫”的官職,讓他研究明堂之事去了。不過,竇、田、趙、王等人並沒有灰心喪氣,他們又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些改革措施,有些具有儒家色彩,有些則是針對時政,打擊部分權貴的勢力。打擊的重點,是貴族勢力。如其中有一條是“今列侯就國”,就是已經封侯的要離開京城,到他的封地去。這樣,他們再幹預朝政、結黨營私,就不方便了。

第一次尊儒活動失敗:儒學的統治思想,保守的魯學是無能為力的

竇太后耳聞此事,心中十分不悅。漢家制度,列侯尚公主。堂邑侯陳午娶的便是竇太后的掌上明珠館陶長公主。而列侯、駙馬們誰也不願離開繁華的京師,便天天去向突太后告狀,說突、田、趙、王諸人要以孔子取代老子云雲,少不了添油加醋。竇太后聽了更加生氣。對竇太后的態度,竇、田、趙、王自然知道,擔心竇太后敗壞他們的大事。他們密謀之後,決定先下手為強,由趙綰出面,奏請武帝在軍國大政的處理上不必請示太皇太后,自行決斷。竇、田、趙、王四人雖皆精明過人,這次卻委實小覷了竇太后。

第一次尊儒活動失敗:儒學的統治思想,保守的魯學是無能為力的

雖然她兩眼已失明多年,年事已高,但仍喜干預朝政,凡軍國大事皆須奏白於她,她不贊成的,絕難實行。竇太后和武帝母王太后都住在長樂宮,長樂宮位於未央宮之東,又號“東宮”。武帝與大臣集議國政,往往在東宮中,故長樂宮又名“東朝”。之所以如此,當是為了竇太后聽政方便。竇太后聞悉趙綰建議要剝奪她的監國權,自然怒不可遏,要武帝從重處置他們四個“禍國亂制”之人。武帝不敢不從,將趙綰、王臧投進死牢,二人自殺;竇嬰、田蚧沾了外戚的光,僅被罷官;申培也被打發回老家,自然也沒了來時那般風光。崇奉儒學的首次嘗試就這麼失敗了。這是建元二年冬十月的事。這雖然可以歸昝於守舊的竇太后,但申培的食古不化、不識時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即使竇太后不施加壓力,“魯學”也難以引起武帝的興趣。如何取代黃老無為思想,使儒學成為統治思想,保守的“魯學”是無能為力的。首次嘗試失敗後,大漢皇朝又被拉回到了“無為而治”的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