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溝通,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這樣溝通,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我見過這樣一位部門領導,五十多歲了,靠關係上位,說話經常不講究事實。每當他的工作出現問題時,領導問原因,他總是扯上一堆部門,甚至還點名道姓拉上一堆人墊背。試想一下被他拉去墊背的這些部門及人員,知道自己無故“躺槍”後,在日後的工作中會怎樣“配合”他?這也許就是他各項工作難以推動,最終被免職的原因吧。

我感覺這類人大多是職業素養不夠,應急能力差,“慌不擇言”沒想太多,畢竟真正有經驗且想給你挖坑的人,不會在矛盾尖銳的時刻點你的名,因為高手在給別人挖坑時,一般不會給自己留隱患。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職場說話技巧,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一、避實就虛,化解刁難

我剛入職H公司不到兩個月時,便遇上集團一年一度的“新晉幹部總部行”培訓,全國300多位新晉幹部齊集總部進行系統化集訓。因為我是總部的培訓主管,我們部門想借此機會推介我,便安排我在本次集訓中為新晉幹部講授職業規劃課。

集訓第二天上午,我按照培訓計劃表登上會議廳講臺。課堂很順利,在進入最後10分鐘互動環節時,有一位學員提問,說“老師,謝謝您的精彩分享,我很有收穫,請問您來公司多久了?”

這樣溝通,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會場氣氛瞬間凝固,那一刻,如果我很實在的說剛來兩個月,那麼新晉幹部們可能會認為總部不夠重視他們;如果我撒謊,虛構工齡,我的職業素養不允許我這樣做,何況現場也有總部的很多同事,不能給自己和部門挖坑。我的領導就在臺下第一排坐著,我倆對視一眼,我能感受到他目光中的擔憂。

快速思考後,我微笑著說:“還不到兩年!”臺下立刻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人海中,領導給我豎起了一個大大的拇指。那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問題不重要,答案其實也不重要,但答案帶來的影響力卻遠遠超出答案本身,為規避答案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實就虛是最好的溝通策略,因為它能讓自己和團隊避免掉進坑裡。

二、中立嚴謹,不明確態度

每一個公司的部門之間都不會一團和諧,在遇到不太友好的外部門領導詢問自己的工作進度時,一般有兩種回答方式:一、這不是我的工作職責,我不太清楚,如果您想知道具體進度,可以和我們領導溝通,我們領導應該清楚(不是本人工作職責型,要推到領導那,不要推到部門做這件事的同事那);二、這件事情雖然是我在做,但最終的結果還要以公司制度為準繩進行處理(是本人職責型,但要努力達到“說了等於沒說”的效果)。

這樣溝通,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我有一個朋友也是做人資的,有一次去別部門的領導那簽字,那位領導看到檔案後,便問檔案上那位員工的離職手原因。我朋友明白這位領導對他們部門一直不是很友好,經常拿一些小事情在領導面前挑撥是非。此刻面對他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朋友如果不回答,就是失職,監管不到位;若是如實回答,也許那位領導對於這位員工的離職原因是有一定了解的,或許我朋友掌握的離職原因和這位領導瞭解到的有出入,依然有可能被認定為監管不夠深入,失職。

這樣溝通,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我朋友便笑著說:“他本人反饋的離職原因是***,但是同事們傳聞的離職原因是****,最終離職原因還要以其本人最終確定離職後,進行離職訪談及調查才能確定!”那位領導聽完後,笑了笑,說:“好樣的,說話夠專業!”然後乾脆利落的把字簽了。

我朋友心裡很清楚,那位領導就是想要一個明確的答案,答案本身是什麼樣子一點都不重要。只要答案是肯定的,等著我朋友的首先就是“員工提離職了嗎?人資做事不能捕風捉影!”等一系列的坑。

這樣溝通,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事實證明我朋友沒有多想,那位領導確實對離職原因有一定的掌控,我朋友則利用自身精湛的溝通技巧,完美避坑,並做到三點:1、員工的離職動態我們已經及時掌控,並做了前期接觸及周邊調查,強調工作職責履行的優秀;2、關於離職原因,說了等於沒說,因為最終要以員工明確離職後的官方訪談及調查為依據,突出人資做事的嚴謹性和周密性;3、敲打了那位領導,做事別捕風捉影,你瞭解到的目前都只能是小道訊息,聊聊可以,但是上不了檯面。

這樣溝通,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這件事再次告訴我們,有些時候答案是什麼樣子的,一點都不重要,但答案本身帶來的影響力卻遠遠超出事情本身。常言道中層以下的崗位拼的是專業度和實力,中層及以上崗位,拼的就是情商、資源和格局了。如果你想在職場走得高,走得遠,這篇文章一定要多看幾遍。

這樣溝通,既避免尷尬,又不給自己挖坑!

好了,今天先分享到這吧。關於溝通技巧,後續我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我是安染,喜歡我的文章別忘新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