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五分鐘定律

一、官渡之戰和最後五分鐘定律

公元200年,決定三國走向的“官渡之戰”,在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之間爆發。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大感意外,佔據絕對優勢的袁紹竟然敗給了曹操。

長久以來,人們都習慣站在“上帝視角”分析。如曹操早就霸氣指出,袁紹性格中的致命弱點。郭嘉丟擲《十勝十敗》論時,就註定了結局……但只要細看一下歷史記載就會發現, “無能”的袁紹,在官渡之戰的表現絲毫不亞於曹操。

那麼袁紹到底因什麼敗給了曹操?其實,就在官渡之戰中,出現了兩次“最後五分鐘定律”,他一次都沒有抓住。

所謂 “最後五分鐘定律”,就是強調在困難面前咬牙挺住。最終的成敗,比的就是誰更能硬挺。只要抓住這條定律,往往就意味著你是最終的勝利者。故而又被稱為:堅持最後五分鐘。下面我們就一面覆盤“官渡之戰”,一面細談這兩次“最後五分鐘”……

二、從關羽斬顏良到徐晃劫糧

白馬坡之戰中,關羽斬顏良,堪稱是官渡之戰的開端,結果一戰成全了關羽。不過,這一戰對袁紹的影響,僅是損失了一員大將,並未造成任何實質性傷害。哪怕隨後,文丑和劉備在延津再次被擊敗,文丑也被殺,也是如此。

初戰連損兩員大將,史書上說讓袁軍士氣喪失。可實際卻是袁紹繼續碾壓曹操,“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而行……紹射營中,士卒多死傷,軍中懼”。

袁紹緊挨著曹營,築壁樓,堆土山,向裡面射箭,搞得曹營中的兵士想出去,就必須要拿著盾牌掩護,可謂給曹操造成了巨大傷害。

這叫“士氣低落”?只不過是曹操最終勝了,故而誇大區域性細節,用以掩蓋過程的難堪罷了。曹操明白再這麼搞下去,就全完了。於是令于禁統兵,必須要再打贏一戰,提升士氣。

故而“(於)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于禁為啥被曹操那麼重用和喜歡?投降關羽之前,于禁就這麼猛!當別人都不行了時,他能撐起來。這就是為啥關羽水淹七軍時,曹操誰也不用,就用於禁的原因!

于禁這一戰,算是暫時穩住了曹軍士氣,給曹操爭取來了時間,造“霹靂車”破了袁紹的“土山射箭”戰術。可袁紹更狠,空襲不行,我走地道。又開始挖地道。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僅是袁紹正面碾壓曹操。

同時袁紹還展開了多線作戰。

有刺殺戰!這就是“徐他刺曹操”,虧得“(許)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即,許褚“第六感超強”,回營後總感覺事不對,於是又返回曹操營內,察覺到徐他的企圖這才救了曹操。這隻能說,老天爺偏愛曹操了。天知道,許褚為何突然有了“第六感”。

還有“外圍合擊”,袁紹派出多路人馬,去聯絡其他勢力,聯合起來搞曹操。劉備就是其中一位,“汝南黃巾劉闢等叛曹操應袁紹,紹遣劉備將兵助闢,郡縣多應之”。

同時還騷擾、破壞曹操糧道,“賊數寇鈔絕糧道”,讓曹操軍營陷入了缺糧絕境。

這就是官渡之戰初期的情況。曹操四面楚歌,近乎崩潰,靠著老天爺幫忙才硬挺了下來。於是曹操給荀彧寫信,表示打不過要回家。被荀彧勸阻。同時他又找賈詡問計,賈詡哪有好辦法?跟荀彧一樣,也只能給曹操打氣——頂住最後五分鐘,就有奇蹟!

人生中的戰役何嘗不是如此呢?最難的不是真刀真槍地去幹,而是等待或隱忍。其精髓就在於,先立足不敗,在堅持中尋找對方漏洞,或對方出錯。

在曹操堅持這第一次“最後五分鐘”同時,袁紹卻畫風突變,他眼見多線作戰被曹操頂回來後,竟然下令停止,想依靠正面壓迫,要耗死曹操。

這就是袁紹沒抓住的第一次“最後五分鐘”。倘若他繼續多線作戰,立體攻擊。以曹操當時的絕境來分析,很快就崩盤——缺糧、人心浮動、士氣低落,他自己都要崩潰了,這猶如一間破屋,再吹一陣狂風必倒塌。

可惜袁紹卻沒抓住。他這一放棄“多線作戰”,算是讓曹操有了喘息之機,騰出手來就給了袁紹一次打擊。啥?徐晃劫糧!

當探聽到袁紹有數千運糧車,要到達官渡袁紹大營後,曹操聽從荀攸建議,派徐晃半路劫糧。於是袁紹這數千車軍糧,全被焚燒掉。一下子也造成了袁紹大軍,暫時缺糧的窘境。

這既是曹操提升士氣的一戰,也讓曹操有了資本吹牛畫大餅:“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再給我十五天,我必幹掉袁紹!估計曹操說這話時,應是咬著後槽牙。連他自己都不信,但卻不得不如此。

三、許攸和烏巢

徐晃劫糧,讓袁紹意識到了命根所在,啟動了“烏巢糧倉”戰術。

“紹遣車運谷,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

這是袁紹的一手妙招,讓曹操的反擊從此失效。因為當時曹操能做的,就只有騷擾和破壞袁紹的糧道,曹操已經沒有任何能力跟袁紹正面作戰。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沮授提出建議:讓蔣奇領人馬在淳于瓊(烏巢)外側駐紮,既拱衛烏巢糧倉,也防止曹操孤注一擲偷襲。

許攸也跟著補充道:既然手裡有糧了,就應再次開啟“多線作戰”,去奇襲曹操的大本營許都。拿下許都,正面硬頂的曹操,就等於插標賣首了!

這兩條建議,只要有一條被採納,曹操根本沒法翻盤。可袁紹卻腦子短路一般,全都否認了!

同時,由於官渡之戰,超乎袁紹預期的作戰時間,他的大本營鄴城卻起了內訌,審配把許攸的家人給抓起來了,理由是許攸家人犯法。許攸大怒——我在前線玩命,你們在後面搞我家人?最可氣的是袁紹,還不聞不問。

於是引發了著名的“許攸投曹”,許攸獻計,奇襲烏巢!曹操意識到了這是自己唯一的希望,親自帶隊奔向烏巢,過程異常驚險。

淳于瓊跟曹操,當年同為漢靈帝的“西園八校尉”之一,能力超強,並非《三國演義》所寫的那般是酒囊飯袋。

突聞曹操偷襲,立刻做出正確部署,堅守核心大營,摸清對方情況再說。曹操攻擊受阻。如此到了天亮,淳于瓊一瞅——呦呵?好你個曹阿瞞,就這麼點人馬,卻敢來打我的烏巢,看我怎麼教育你做人,故而出營攻擊曹操。(明至,(淳于)瓊等望見公(曹操)兵少,出陳門外。)

烏巢這裡打成一鍋粥,袁紹早得到通知了。哪料袁紹卻反其道行之,非要攻擊曹操大營,只派一隊輕騎救援烏巢。

即便這樣,這隊輕騎兵也差點讓曹操灰飛煙滅。曹操正跟淳于瓊硬剛呢,有人就喊:“壞啦,後面出現了敵兵!”

又一次“最後五分鐘”到來!

曹操當即拔劍在手,大喝:“不要管後面!敵兵都在前面,都給老子衝——”

曹操、曹兵,在這最後五分鐘內,爆發出了全部潛能,一舉擊敗淳于瓊,攻入烏巢大營。

反觀袁紹,聽聞曹操偷襲烏巢,卻根本沒意識到,這是一次“最後五分鐘”。道理很簡單,你既然知道了是曹操親自出馬襲擊烏巢,那你袁紹是不是也應親自出馬,帶兵決戰烏巢?只要能幹掉了曹操,官渡就勝了!

就算趕到後,曹操在烏巢得手了,但只要有你袁紹在,是不是就能立刻反攻烏巢,而作戰目標也則改為:擒殺曹操!結果袁紹卻安坐大營內等訊息。而他那隊輕騎兵,看到曹操得手後,竟然毫無作為。

須知,當時曹操已經血戰烏巢一夜了,還有啥戰鬥力可言?結果這第二次最後五分鐘,袁紹又沒有抓住—— 烏巢本能成為曹操的墳墓,卻反而變成了袁紹的“絞刑架”。

四、總論分析

這就是“最後五分鐘定律”的巨大作用!無論強,還是弱,倘若沒有這種“死頂硬抗”的氣魄,就無法透過這條定律的考驗。

只有能透過“最後五分鐘定律”考驗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牛人。

就如袁紹敗給曹操一樣。故而從這層意義上來言,“最後五分鐘定律”,就是強者或牛人的試金石!不要因有阻力或困難就放棄,或乾脆“躺平”!

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頂一頂,堅持一下,或許你就會發現“最後五分鐘定律”的神奇,讓我們猶如曹操一樣,笑傲於風雪之中,哪怕之前那些吹過的牛皮,也都彷彿成了名言。

最後五分鐘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