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選擇困難的時候,有這個好辦法

找工作、找伴侶、住房、子女教育等等,人生種種大事,都得慎重。於是,左思右想,想著想著,就變成了選擇困難。那麼,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成為我們的行動指南呢?

本文介紹的方法,是格爾德·吉仁澤(Gerd Gigerenzer)在他的《簡捷啟發式》和《風險認知》書裡都提到過的方法。這位作者是社會心理學家,德國柏林馬普所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他在判斷和決策方面,有很多開創性的研究和理論,享譽全球。

人生中會遇到的大選擇,之所以難,通常是因為有不確定性,我們沒有預知的超能力。很多情況下,一旦選擇了,就會影響接下來的每一步,而且不能反悔。那麼,應對有不確定性的難題,作者給出了一個好用的選擇方法:

滿意法則

人生選擇困難的時候,有這個好辦法

足夠好就好

先說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假如購物的時候,看到合適的衣服,價錢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那麼還要繼續看這看那,貨比三家嗎?其實,不需要再找了,可以直接買下,因為已經找到自己需要的了。

這就是滿意法則:選擇碰到的第一個令你滿意的選項,想著“這個已經足夠好了”。

點菜也是類似。如果看著選單,挑花了眼,遲遲拿不定主意,那麼,可以在冷菜、熱菜等各類中,確定第一個你滿意的菜品。

滿意法則就是

找到足夠好的,而沒必要在乎是不是最好的。

研究顯示,那些想著要最好的人,也就是追求最大化法則的人,往往有完美主義傾向,更容易自責。而

用滿意法則的人更樂觀、更自信

人生選擇困難的時候,有這個好辦法

確認人生伴侶

買東西或者點菜用滿意法則,自然少了很多糾結。那麼人生大事方面,能用嗎?也可以。而且故事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三個學生請教他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侶?

為了啟發他們,蘇格拉底帶他們來到一片麥田,說:“只許前進,不許回頭,途中摘下一支,只能摘下一支最大的麥穗。”

人生選擇困難的時候,有這個好辦法

最聰明的一個學生既沒有急於摘麥穗,也沒有猶猶豫豫,遲遲不下手,而是用了不同的策略,把麥田的路程分為三段。

他走在第一段的時候,只觀察不下手,心裡把麥穗分為大,中,小三類;走到第二段時,他繼續觀察,驗證之前的判斷是否正確;走到最後一段的時候,他終於下手,摘下了看到的第一支大麥穗。這可能不是最大的一支,但屬於他了解的大的那一類麥穗。他心滿意足地走完了全程。

這個學生的好結果,出於他的決策意識。

他相對系統地分析了情況之後,用滿意法則做出了選擇,不求最好,只要滿意。

對於滿意法則,作者在《風險認知》一書裡給出的理由也很有啟發: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我們沒有辦法找到最好的,即使你碰巧找到了,你也可能意識不到,還會繼續尋找“更好”的選擇。

人生的重要選擇,雖然有不確定性,雖然難,但我們通常也可以找到一些線索、一些頭緒,就像蘇格拉底的第三個學生把麥穗分為大,中,小三類。當我們有些參考依據的時候,不妨放下糾結,用滿意法則,

相信這是足夠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