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民謠《數九歌》

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算九,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向陽生,

七九八九遠看楊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漫談民謠《數九歌》

數九歌,是中國北方流傳的一種反映節氣變化的民謠。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冬至開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末尾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數九計日。“數九歌”朗朗上口,貼切真實,活現了嚴冬至初春的自然景象變化。

漫談民謠《數九歌》

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一九二九不算九”。說的是剛入冬,天氣還不算太寒冷,到不了數九的程度。民間俗諺有句話總結道:“頭九暖,九九寒”,指的是人們經過長期實踐經驗積累,發現如果冬天起頭的九天比較暖和,那麼緊跟著來的一整個冬天都會特別冷,所以老人會說,“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

漫談民謠《數九歌》

“三九四九冰上走”。這個時候就是天寒地凍、河川冰封的時節了。《燕京歲時記》記載:“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說,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可是對於鄉下的孩童來說,即使衣服單薄,也要頂風冒雪闖出家門,跑到封凍的小河、大冰上“打猴兒(陀螺)”。只見小夥伴手執鞭子,用力一抽,就袖起手來美滋滋得看著那猛轉的“猴兒(陀螺)”,一會兒轉慢了,“啪”,又一鞭子,加了把勁。還有的時候,小夥伴們踏上小河凍結的薄冰上,不小心便會陷進水裡溼了鞋襪,只好跑到向陽地方脫下來晾曬,哪敢回家告訴媽媽呢。

漫談民謠《數九歌》

“七九八九遠看楊柳”。這真是一種十分高雅的藝術體會。這個時候,若是站在柳樹旁近處來看,簡直和“三九四九”時的枝條並無兩樣;可是,站在老遠望過去,這就覺出來了些許綠意,離得越遠,看得越久,柳上那流動的、盈盈的綠就越加清楚。

漫談民謠《數九歌》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這時“春分”已過,“清明”在即,柳芽嫩綠,草芽剛發,迎春花一片片金黃。山地泊裡,農民們一手扶犁,一手揚著鞭子,嘴裡還吆喝著。犁牛低著頭哼嗤哼嗤地拉著犁,一幅繁忙的春耕圖。小孩子們,脫去不太飽暖的棉衣,手執著柳條、迎春花枝,口吹著由柳條皮製成的口哨,漫山遍野地歡蹦著、追逐著、嬉戲著。回憶到這裡,腦海又泛起春暖花開、柳間抓雀的一幕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