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明王朝1566》,看萬曆首輔張居正

一部經典好劇一定值得反覆推薦,一定值得反覆解讀。

就像這部《大明王朝1566》

提筆寫張居正,感覺還是很有壓力的,畢竟在我心中,大明兩百七十多年間,最出色的的政治家我覺得飛張居正莫屬。

談及大明王朝就必定避不開張居正,雖然在這部劇中他並不是主角,甚至能夠說著墨甚少,因為他不是主要矛盾的直接參與者。

從《大明王朝1566》,看萬曆首輔張居正

其實在電視劇的前半段,“倒嚴”之前,張居正的身影仍是很活潑的,具有清流要員、內閣閣員、掌握兵部、裕王府講師的多重身份,是“倒嚴”的中心力氣,甚至所以“清流”的智囊,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但在“嚴黨”倒臺後,理論上應該更進一步的張居正,卻被清出大明文官權利中心的內閣,連兵部職權也被李春芳取代,剩餘最具代表性的身份僅剩裕王府講師,而同為徐階弟子的趙貞吉則得以進入內閣。

從《大明王朝1566》,看萬曆首輔張居正

論及張居正,必定要談到“倒嚴”。避開作為儲君的裕王,“倒嚴”的核心力氣就是徐高張三人。徐階因為過於挨近首輔的政治位置和老成持重、敬小慎微的性情,“倒嚴”中並沒有過分積極主動的行為。高拱則是過於火爆激動,基本上處於與小閣老嚴世蕃的互懟之中,互不相讓、樂此不疲,拍桌子吹鬍子瞪眼睛是高拱和嚴世蕃的常用手法,甚至在皇帝面前懟嚴世蕃小妾眾多,自己只要一介渣滓。因而,高拱也不能算作對立嚴黨的真實人物。反觀張居正,相同是與“嚴黨”爭辯的過程中,則很明顯的愈加有理有據,也能壓得下嚴世蕃的胡攪蠻纏。

從《大明王朝1566》,看萬曆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對“倒嚴”功不可沒,並且極為熱心而急迫。在浙江發生了“毀堤淹田”的大案之後,政治認識極為敏銳的張居正主張“爽性讓浙江亂起來”。此主張一提,裕王和清流其他人等皆驚惶萬分,所謂的“亂起來”,其間一條就是不讓趙貞吉借糧給胡宗憲以使哀鴻度過饑饉。這完全就是用幾個縣哀鴻的性命在獲取對“嚴黨”的喪命一擊。無怪乎連極為推重張居正的李王妃都懟回了張居正

從《大明王朝1566》,看萬曆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的“倒嚴”心思為何如此迫切?政治位置上的提高必是其間一個原因,按正常的開展途徑來說,嚴嵩嚴世蕃若落馬,張居正在內閣的位置必將上升,愈加具有話語權。那為何政治位置更高且同為清流的徐階和高拱反而不如張居正這般急迫呢?我前面的文章(《大明王朝1566》人物之徐階的政治手法——徐徐圖之,拾階而上)中有說到,徐階過於為難的政治位置決議了他能夠“徐徐圖之”;而高拱,則是很明顯急也急不來首輔之位。那相同急不來首輔之位的張居正如此的熱切急迫,就只能用一個原因來解說了——快爛透的大明朝的首輔之位,並不是張居正的終極目標。咱們作為前史的觀察者,自然能夠知道張居正掌握內閣之後,與馮保聯手之下,權勢熏天,推廣新政,簡直為大明朝續命數十年。當然,這是咱們在劇中無法看到的,咱們只能估測張居正之別有所圖,可謂甚巨。

從《大明王朝1566》,看萬曆首輔張居正

而劇中後半段,離開內閣的張居正,將自己的汗水更多的繫於裕王府,更確切的說,是繫於世子朱翊鈞。後期海瑞光輝太盛,張居正挑選更適合自己的線路,蟄伏於裕王和世子的羽翼之下,擴充套件自己將來的影響力,終究在萬曆朝大放異彩。

權且妄評張居正一句:居廟堂心憂社稷,正天地厚積薄發!

從《大明王朝1566》,看萬曆首輔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