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注:正文中圖皆截自美國堪薩斯納爾遜美術館藏傳許道寧《秋江漁艇圖》,共分成四段分別解構,完整畫作見文末。

01

看北宋第一流的畫作,一般有兩種體驗。要麼像看范寬《溪山行旅圖》一樣,在展開畫卷的剎那就被震得頭皮發麻。

要麼就像看這幅傳許道寧《秋江漁艇圖》,初時渾然不覺,最後才幡然醒悟:原來從那看似尋常的第一眼開始,就已著了畫家的道兒。

長卷的最開頭是一處荒山野水,前景河岸李成式的寒林透露著深秋的季節。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秋江漁艇圖第一段

河岸轉角處一間茅舍半隱半現,籬笆上斜倚靠著一根竹竿,頂端旗隨風動。如此,這裡便不是普通的農戶,而是供旅人停留的山野酒家。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河岸轉角處的酒家

那裡有澄靜的水面,空蕩的木橋,蜿蜒的河道,以及朦朧的遠山。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遠山、溪流、江面與橋

當視線由近及遠,除了雜生的低矮灌木,半圓輪廓的溪谷裡找不到一絲生命的跡象。一切舒緩而靜謐,彷彿連時間的流逝也不存在。

02

畫卷繼續向左延展,氛圍突變。舒緩的山線陡然拔高,露出爪牙般尖銳的另一面。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秋江漁艇圖第二段

居中的是兩座前後分立的主峰。崖壁幾乎是呈拔地而起的垂直效果,身上的怪石嶙峋如劍芒。

經受了不知多少年的風吹日曬,像被利刃剜去血肉、經脈後的骨架,只在頭頂留下了一層稀疏的毛髮。那裡斷然是立不住腳的。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尖銳的峰頂、嶙峋的石壁、同樣空蕩的木橋

山澗從它們的夾縫中緩緩流過。山腳林木掩映下,有兩處依山而建的亭臺樓閣,畫面中下則部分再次出現了河岸和木橋。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左右兩側依山而建的亭臺樓閣

地勢起伏的關係,彷彿能聽見溪谷間水流撞擊巨石的響聲。氣氛較卷首嚴峻、肅殺了不少,若是出現旅人,反而要為其憂心了吧。

03

長卷至此展開了一半,畫家還沒有捨得畫一個人物,就已經完成了一次情緒的反轉。

這並不能令他滿意。接下來的第三段,一口氣出現了 8 個人。雖然依然不是我們預料的旅人。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秋江漁艇圖第三段

四艘漁船,四人撐篙,四人漁釣,在原本平靜的江面上漾起層層波紋。其中三艘似乎已經收穫滿滿,準備收工,只有居中的漁人依然埋頭苦釣。

從穿著也能夠看出他的偏執和窘迫。當其他人都露出長衫,只有他披蓑戴笠,傾身注視著杆線的動靜。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從右至左的四艘漁船

見此情景,好友之間忍不住要開些陰陽怪氣的玩笑。最左側的漁人雙手執魚,向同伴炫耀。最右側的漁人似乎打開了身前的酒罈,滿上一碗,隔空相敬。

後者全然不予理睬,卻阻止不了撐篙者投回羨慕的目光。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第三段中的溪谷較第一段輪廓更狹窄,水流也激盪了許多

好不容易在第二段中精心構建起來的嚴峻肅殺,在幾個朋友間的唱笑中開始消解。

04

到了長卷的最後,畫家才對開頭埋下的伏筆做了迴應。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秋江漁艇圖第四段

第三次出現的木橋上終於有了旅人。僕從挑著行李走在前方,身後騎驢者悠哉地將鞭提在身前。

狹窄而脆弱的過道、兩側寬闊的水面並不足以令他驚恐,亦無需警示、催促身下的坐騎,那是長時間行旅過程中形成的默契。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兩處旅人

若是沒有這樣的膽量和默契,那也無妨。過路的文士招徠此地的船伕,揮鞭驅驢上船。

此前,他或許剛好結束在結尾河岸轉角處農家的休憩,準備好了繼續他的旅程。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結尾處的茅屋

對於生活在這裡的船伕來講,這也並沒有辛苦的。漁樂之餘,還有順便的生意可以做,何樂而不為呢?

05

將整張長卷平鋪開來,我們很難不首先為畫家筆下的“大景”所吸引:

起伏的尖峰,蜿蜒的溪谷,以及向後無限延伸的空間,重複著眼前可見的險峻。天地之大,山川之險,秋江之廣,有多少人會注意到身處其間的旅人?渺小的他們,又要如何翻過重山,看見大海?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用微末的生命,瓦解宏大的蕭瑟

北宋 許道寧 秋江漁艇圖 堪薩斯納爾遜美術館藏

即使在現實中,恐怕也很難見到比傳許道寧《秋江漁艇圖》裡更蕭瑟的山水了。

但當我們把視線放到細處,焦急而憂慮得尋找了大半場旅人的蹤影,才發現他們正在畫卷的結尾處,滿懷信心地出發。

他們還不知道前路的兇惡,或者他們已經習慣了,又或者他們根本不在意。就像長年生活於此的漁人,如能自由地任扁舟一葉,又何必介意那些表面上的險山惡水。

蜉蝣之於天地,一粟之於滄海,本就沒有比較的必要。微末的生命,亦可瓦解宏大的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