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男權社會下,女子的活動空間和行為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連女孩子都要遵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原則。

但是一年中的清明時,卻是“鎖在深閨”中的女孩子們,可以走出家門,盡情玩耍的時候。古代的女孩子們,對於清明節有超過其他節日的喜愛。

那麼,在清明節,古代的女孩子們都會做些什麼呢?

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踢蹴鞠

很多人想到蹴鞠,都會認為是男孩子的遊戲,其實不然。蹴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唐宋時期最為繁榮。

由於蹴鞠本身的分量輕,很有彈性,所以非常適合女孩子。無論是宮廷內的女子,還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孩子,都喜歡在清明時節進行踢蹴鞠。

陸游的《春晚感事》就記錄宋代女子在清明節踢蹴鞠的場景“寒食梁州十萬家,鞦韆蹴鞠尚豪華”。

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宋徽宗對蹴鞠十分著迷,他在看到宮女踢蹴鞠後,還專門寫了一首詩:

韶光婉媚屬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爭蹴鞠,兩朋庭際再輸贏。

蹴鞠本身的玩法也十分多樣,可以幾個人在一起輪流踢,誰踢得多久算贏。此外還可以幾個人一起分組踢,這種踢法也稱為“白打”。

鬥花草

所謂鬥草就是,透過採集花草數量多少、品類珍貴與否,來進行拼比的一種遊樂活動。鬥百草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這種遊戲在女孩子中非常流行,最開始比的草的韌性。也就是兩個互相扯草,直到一方的草被拉扯斷,另一方就為獲勝。

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到了唐宋時期,女孩子們鬥草的活動更為豐富了,許多唐詩宋詞中都有記錄女子們的鬥草活動。

像北宋詞人晏殊在《破陣子·春景》中就描寫了在清明時節,少女們聚在一起鬥草的場景: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此外,在唐朝還出現了女孩子用簪發的花進行鬥花比賽的活動。清明時節,草長鶯飛、山花爛漫,女孩子們走出家門採集花草,是都花草,也是相互之間比美的一種活動。

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女孩子們希望透過這種活動,展現自己的身姿和美貌,來吸引男孩子的目光。她們希望藉著節日中的逍遙自在,來為自己尋找心儀的男生。

盪鞦韆

鞦韆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說早先是北方戎狄民族非常先的一項運動,在每年的寒食節都會舉行盪鞦韆。後來在在齊桓公討伐戎狄時,就把這項活動帶來的中原地帶。

原本鞦韆被稱為“千秋”,但是漢武帝在慶祝宮廷活動時,考慮到“千秋萬代”的含義,就把“千秋”二字顛倒了過來,便成為日後的“鞦韆”。

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後來,盪鞦韆成為了在清明時節女孩子們會普遍進行的活動。唐玄宗落荒而逃,到蜀地的時候,還專門撰文寫了自己行為的誤國誤民,其中就提到原本在清明時節可以男歡女愛,但因為自己,男孩子不能踢蹴鞠,女孩子不能盪鞦韆了。

說到女孩子們盪鞦韆,無外乎是為了體驗高高蕩起的快感,同時也可以藉此機會,向外望去,從而得到心裡的放鬆。

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我國非常古老的一項運動,只不過最開始的時候,風箏是被用到軍事上,傳送訊息用的。後來隨著其他傳遞資訊工具的發展,風箏在逐漸演變為一種娛樂工具。

不過,最開始風箏只是宮廷中才能玩耍的。到了唐宋時期,風箏才發展成為民間也可以遊玩的專案。在宋代,清明節時放風箏變成了一種民間消遣的重要方式。

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到了陽春三月、清明時節,女孩子們也終於可以不被約束著。她們走出家門放風箏。

就像陸游筆下描寫的,“竹馬踉蹌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在清風下飄揚的風箏,帶起的絲絲聲音,縈繞於耳。少女們的心情,也猶如高高飛起的風箏,飛上了青天。

久在深閨的古代女子,只有這個時候,可以釋放天性

在古代清明時節,女孩子們可以走出家門,去體驗春日,放飛自我,讓自己盡情地感受自然。這也是她們難得的放鬆時期。對於被封建禮數圍困已久的女子來說,清明時節的遊玩活動可以為她們帶來一絲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