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樂人生:瞭解自作自受,掌握主動權

教內經常會講:自作自受、心作心是。在社會上呢,就會這樣說“哎呀,他這個人自作自受。”這個說法呢,實際是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我們人生啊,實際就是對這個地方的運用,主動也好,被動也好,來自於我們對這兩點的認知。

我們要是真正瞭解自作自受,就真正地明白,這種說法實際就是如實地面對自身的因緣業報。要是說這是別人給我帶來的,那完全不一樣了。我現在這個受用是分成兩段的,這是別人帶來的,好比說社會、環境、他人,我這個受用不是自己帶來的,是別人給我的,完了!這開始被動了,被動就出來了,你就很容易迷失,你沒有辦法去主動地運用業報。

實際主動呢,稱為運用者,能主動地運用業報,就是現行,那主動運用現行就成為福報了。那這個人很有福報,他掌握了主動權。要是被動於這樣一個業緣呢,那你就是被業力,你被這個社會啊、環境啊、他人所左右,被左右!被左右的人就知道,這肯定是被動,那就是苦、逼迫,那這樣就成為業報了。同樣一個東西,我們真正瞭解了是自作自受,那主動權我們就掌握了。

實際這是一個社會的俚語,社會上的一個俗話,常這樣講:自作自受。實際它有不可思議的哲理,這個哲理是我們能用得上的,對我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那佛教呢,把它翻譯成心作心是,實際就是讓我們主動地來運用我們自身的心、自身的口、自己的意,主動地來運用,使它變成一個福報,就是一個福慧雙修的東西。主動運用現行,就是個福慧。被動一定是苦逼,就會逼迫你,你就很無奈,業報是個無奈的東西。因為你認為是來自於社會、環境、他人,你就負不起責任。負不起責任,也主動不起來,那這個呢,就會變成業報,這就是所謂重複輪迴的苦了,它就會不斷地重複。我們瞭解現行是我們自身自作自受的,特簡單,特簡單。是不是自作自受呢?我們可以來分析認識它,不管任何一個事情,大家都可以舉例,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舉例,思維。現在我們就思維思維,找一找,說這個事情的確是別人給我帶來的,社會帶來的,環境帶來的。我們來分析分析,哪個不是自作自受?我們來分析,先不說心作心是,現在不往這個高度上說,我們就往世俗上說,嘗試著來認識。找一個的確是別人帶來的,社會帶來的,他人帶來的東西,強加給我們的。要是我們透過思維觀察來解決了這個,真是自作自受的,那我們就找到了主動權,就能解決這個輪迴。什麼叫輪迴呢?實際就是被迫了、無奈了,過去叫無明業使,就是無明的業在支使著你,你這樣那樣,你沒辦法,因為啥?是社會帶來的,是他人帶來的,是環境給你帶來的,或者是你父母帶來的,或者是你親人帶來的,或者是你朋友帶來的,或者是什麼帶來的,而不是自己作的,跟自己沒關係。實際我們學這些東西,一定不是學問,是生活的必須就好了。必須,要是是生活的必須了,就有意義,我們學這一節課,大家交往就有意義、有價值,要不然沒有啥價值。大家可以找一找。我們嘗試著找一個不是自作自受的。找不出來呢,那就真是自作自受,我們任何人的業報都是自作自受。——節選自生命反思第71課《心作心是與自作自受》

意樂人生:瞭解自作自受,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