澴圓太極功法——太極拳探微——前 言

澴圓太極功法——太極拳探微——前 言

前 言

著作一部有關太極拳的作品,這個想法潛藏在我骨子裡已經有好多年了。

太極拳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思想體系、理論體系,適合於不同體質、不同年齡、全民屬性的一項運動;也是極具養生、健身、技擊、文化價值,參與人數最多的一項運動,它深受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喜愛。可是,這麼好的一項運動,它的運動規律、運動潛能、運動作用,至今還沒有得到更深層次、更有價值地挖掘和利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應當如何去創造性地傳承和推動它的發展呢?作為一名資深太極拳愛好者,在研習太極拳法的道路上,漸漸積累了一些關於太極功法的知識,並在練習的過程中收穫到一些拳法體會,於是《澴圓太極功法》漸漸孕育成形。

由於對太極拳研究的相對滯後,就做不到用科學的方法、詳真地去解讀太極拳運動的特點,也不能完整、詳細地說明太極拳在運動中尋找全身整體勁形成的過程和方法。而整體勁的尋找和運用,不僅有助於太極拳行拳走架的本身,它更有益於練拳者身體健康,也有助於增強勞動效力。同時對自由搏擊、散打等競技運動的促進作用也尤為明顯。正是由於對太極拳研究的滯後,在解釋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的作用、太極拳運動是怎麼對人體的神經、內臟、代謝產生作用的?在太極拳與健康長壽的關係上,往往搬出來的還是易學、黃庭、經絡等老一套說辭。這些固然都是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但是若少了科學的分析和解釋,就一定少了說服力,也就難怪別人說太極拳在技擊上不能打,連養生的功能都沒有。

正是由於缺少對太極拳的研究,致使這麼一項優秀的運動發展了幾百年,竟然還奈何不了一個“松”字——至今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好辦法,讓熱愛太極拳的朋友們、讓大半輩子都沒有接觸過武術的老年朋友們,由於缺少適合的運動方法,使其鍛鍊效果大打折扣。正是缺少對太極拳諸如“上下相隨”“處處有虛實”“整體勁”形成的理論分析,缺少對楊氏太極拳碾腳、對拉,這些強身健體最為重要方法的研究、挖掘和繼承,讓太極拳逐步失去了精華。致使現在的太極拳理論、分析的重點,大部分聚焦在精、氣、意、神、松這些方面,從而忽視了由簡至繁的這個基本過程。於是可以見到廣場、公園、大街小巷那些太極拳練習者們,連一些基本動作都不完整、不規範,也不太符合太極拳原理,有的在練拳前做準備活動時,竟作出擺晃膝蓋這類違背生理規律的動作。每當看到這些,都會禁不住讓人心痛——是我們自己把好的傳統技藝丟了啊!

本書的第一部分“揭秘太極拳”,寫了太極拳的起源與爭執、太極拳發明、高潮、繼承的三個時期,以及產生的理論及背景,太極拳在傳承中的蛻變,以及對太極拳一些疑問的解答。用太極拳傳承、發展中的事情來說明太極拳是逐步發展的結果,太極拳理論也是逐步融合起來的。太極拳在傳承中的斷裂和蛻變是由於戰爭、動亂等歷史原因,以及傳承人理解的角度、功夫的深度、個人資質等多種原因所造成。傳承中的蛻變有的從第二代就開始變味了,為了給這種說法提供一些佐證,也是為了給本文新增點趣味性,就在一些章節中穿插了一些小故事,而這些素材有的出自其門人相傳,有的則是流傳於世的故事,藉此來證明太極拳這項優秀的運動來之不易,以及它不容置疑的技擊、健身功能。整體構想就是提出一個觀點:太極拳是一項以變化為核心的運動——太極拳的發展也需要變化!

第二部分“認識太極拳”,主要分析太極拳的特徵、特點和優勢,同時不迴避地摟出太極拳存在的問題和麵臨的危機。探討、尋找解決問題、面對危機的辦法,探討太極拳的發展方向,著重於找回在傳承前輩大師優秀功法中丟掉或被忽視了的內容。對“立身中正”“周身一氣”“整勁”、借“勢”、楊氏太極拳“碾腳”等要點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望喜歡太極拳的朋友們能夠讀有所獲,快速掌握其拳法要領。

第三部分“走進太極拳”。太極拳實質就是“道理拳”,要真正“讀” 懂它,首先得讀懂其拳理、原理,懂道理方能通規律,明規矩方能守規矩, 才可能做到脫規矩、合規矩。為此,對太極拳的一些拳諺、格言進行深刻的分析和解讀,準備的是一把開啟太極拳大門的鑰匙。我從“愛其深,知其難”的角度,重點講解太極拳的“上下相隨”“虛實變換”,碾腳、對拉的作用和具體方法。並把這些方法與內勁執行之法及脊背的伸、縮、崩、彈,腰胯的擰轉、折放——龍虎勁練習法,把活肩、開襠、圓襠、碾腳融合其中。法全而簡,易懂、易學,易於掌握。 這些功法要旨原本就是宗師前輩們研習的結晶,我只不過是拾遺

補漏,把那些好東西撿起來,稍加擦拭、整理,並融入自己對法理的一些拙見,謂之為《澴圓太極功法》,與廣大愛好太極拳的朋友分享我多年摸索出的一條較為便捷、明確的路線,同時分享一套有效的健身、強身、養生、保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