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疑問!遼瀋戰役是什麼原因讓廖耀湘最終放棄了向營口逃跑?幾門重炮,聽炮聲、僅靠判斷就下決斷?

歷史疑問!遼瀋戰役是什麼原因讓廖耀湘最終放棄了向營口逃跑?

幾門重炮,聽炮聲、僅靠判斷就下決斷?

歷史疑問!遼瀋戰役是什麼原因讓廖耀湘最終放棄了向營口逃跑?幾門重炮,聽炮聲、僅靠判斷就下決斷?

歷史疑問!遼瀋戰役是什麼原因讓廖耀湘最終放棄了向營口逃跑?幾門重炮,聽炮聲、僅靠判斷就下決斷?

遼瀋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遼瀋戰役開始。十月十五日,錦州戰役結束。十八日蔣介石命令廖耀湘繼續攻擊黑山、大虎山企圖奪回錦州。二十四日再次攻擊失敗後,廖耀湘開始後衛變前鋒,前鋒變後衛向營口方向撤退,企圖奪取營口從海上撤退。

接下來廖耀湘部隊在向營口方向攻擊前進一段時間後,又轉向瀋陽方向撤退。再接下來東北野戰軍10個縱隊在黑山、大虎山以東,饒陽河以西,無樑殿以南,魏家窩棚以北約120平方公里的地區內,對西進兵團展開大規模圍殲戰,各部大膽穿插,分割圍殲。至28日拂曉,遼西圍殲戰結束,全殲西進兵團5個軍12個師(旅)共10萬餘人。

歷史疑問!遼瀋戰役是什麼原因讓廖耀湘最終放棄了向營口逃跑?幾門重炮,聽炮聲、僅靠判斷就下決斷?

廖耀湘到底為什麼突然放棄向營口轉進,又掉頭向瀋陽逃跑?這成了頗具爭議的一個話題。

關於其中的原委,大致有兩種說法。

佔主導的是以東野作戰處長蘇靜將軍(55年中將)回憶錄為主的:當時阻擊廖耀湘部隊的是地方部隊——獨立師,而恰好蘇靜到他們部隊指導工作的時候,帶去了幾門重炮(大約是一個連)。結果幾門重炮一轟,讓對方誤以為對面是東野的主力,於是知難而退便放棄了向營口繼續攻擊前進轉而向瀋陽方向逃竄。

第二種說法聲音比較弱一點:東野8縱等部隊對廖耀湘部進行了艱苦、頑強的阻擊,最終和兄弟部隊一起粉碎了廖耀湘逃往營口的企圖。

原本是一個集體版本的故事,由於客觀原因最後被拆分成了兩個?

極有可能因為當時戰況過於慘烈,大家都自顧不暇相互之間缺少溝通(其實也就沒有什麼時間和機會)更沒有什麼資訊的跟進,加上其後局勢又跌宕起伏。遼瀋戰役剛結束馬上又投入到了平津戰役之中,再後又是渡江戰役,解放華中、解放海南島等等,一路高歌人馬不歇。這期間人事變動、職務變動,等等各種變化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子。客觀地想想,有些說法不能統一,也是常有的事情。

另外,再仔細想想,這兩種說法並不互相矛盾、排斥,其實完全可以合二為一。

在都有出處的各種說法無法互相說服的情況下,如何根據大家都認同的一些相關證據,進行客觀的分析判斷,得出有用的結論。

以前早就有人教導過我,論證一定要找證據、例證要有出處。但是現實的問題是:即便有出處的東西,有時候也有可能因為對全域性的情況不是非常瞭解,而變得只是一種說法。比如說以蘇靜將軍的資歷和人品他絕對不可能故意說錯什麼,但是當時有可能獨立師在艱苦戰鬥,而他們對於其它兄弟部隊的情況不是很瞭解。再加上獨立師準備差、底子薄一場惡仗下來損失應該會很大,為他們多添點話、多請點功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個人覺得面對很多不確定自己又不能說服自己的問題,還有一個思路就是根據大家基本都認同的資訊來分析、判斷,從而得出合理的解釋。

廖耀湘部可能逃走的路只有營口一條!

想逃走必然會死打硬拼!先來看下廖耀湘的當時的處境。錦州丟失後他還有三種選擇,其一西進奪回錦州。但這只是一種奢望早就絕無可能了;其次是逃回瀋陽,瀋陽其實早就成了死地,就算是逃回去了覆亡也只是時間問題;其三,現實的最好方案就是向南奪取營口,從海上逃跑。這是最現實也是最可行的方案。

如此簡單的分析,以廖耀湘的水平不可能做不到。所以,一旦決定了向營口逃竄,他就會竭盡全力來打通這條線路,打黑山、大虎山,他都費了那樣大的周折,難道打營口救自己,他會輕易放棄嗎?只要還存在一絲希望,他死拼硬打的可能性都應該非常大。

重炮都轟上了,兩隻部隊能不打到一起嗎?一旦發生接觸戰,對方是什麼水準的部隊,一打就知道了,除非有人故意說謊。廖耀湘能明白的道理,估計鄭庭笈(和獨立師交戰的廖耀湘部43軍軍長)也應該明白,難道他想逃回瀋陽再當俘虜?或者他說謊是為了能逃回瀋陽達成其它的目的?關於鄭彙報給衛立煌,衛立煌又下令撤回瀋陽這個說法應該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有個問題是,廖耀湘根本不會聽他的調遣,除非兩個人想的是一致的。

而在這個所謂的關鍵節點上,又有了兩個版本。一個說是鄭庭笈向衛立煌彙報,對面有重炮是主力部隊;二另外一個版本則說是廖耀湘本人根據對手有重炮,而斷定對面的是東野的主力。不管是那個版本,

兩軍交戰僅僅靠判斷打都不怎麼打就倉皇撤軍,這個似乎過於演繹化難以服眾。

另外這個時候廖耀湘的其它部隊在什麼位置,在做什麼也成了關鍵的問題。一部分在當後衛,那麼另一部分難道夾在中間在觀望、在等待?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證據性的人物——劉玉章。有資料說劉率領的52軍是24日奉命從遼陽、鞍山襲佔營口,具體的時間本人不是很確定。但從其餘部於11月2日在營口被殲滅來看,他攻佔營口的時間大體是在10月25日左右。另外一個可以肯定的事情是,劉是在打退了一、兩個地方獨立師之後佔領的營口。這說明了什麼?即便是一、兩個獨立師拼死命能夠擋住鄭庭笈部的攻擊,但廖耀湘其它部隊圍上來之後。

想靠一兩個獨立師來完成阻擊,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就反向證明了,當時東野應該還有其它的阻擊部隊在阻擊廖耀湘的其它部隊。

另外,劉玉章雖然專空子佔了營口,而且為了逃命拼死打的很兇、很猛。但是最終他也只是逃出去了一個主力師和軍部,其它的都當了俘虜。這說明了什麼?——廖耀湘是自己作死,他24日還在攻打黑山、大虎山,

就算他能佔了營口又能怎樣?最多跑出去一、兩萬人不得了了

歷史疑問!遼瀋戰役是什麼原因讓廖耀湘最終放棄了向營口逃跑?幾門重炮,聽炮聲、僅靠判斷就下決斷?

廖耀湘太揮霍時間了!

我們再回頭看下時間節點:10月15日錦州就丟了,18日才下命令,24日還在向西(錦州方向)攻擊。用林總的話說:一個星期前你幹什麼了?所以說打不到營口也逃不回瀋陽這個結局,在廖耀湘錯失最佳逃跑時機後,已經基本註定了。

另外,在15日到24日這段時間裡,廖耀湘是否對於向營口轉進提前做了準備?從事後情況來看,即便是做了一點,也是少之又少。既沒有派出前鋒部隊,也沒有派出一定量的斥候。感覺他當時就是鐵了心要執行老頭子西進奪回錦州的方案!另外,如果劉玉章偷襲營口也算是他奪取營口的一項舉措的話,從事後作用來看,對他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幫助,只是成全了劉本人。劉玉章既沒有在實際上和他達成會師,也沒有在資訊和信心上促進廖耀湘繼續南下營口。

整整9天時間,東野有足夠多的時間部署對於廖耀湘部的迂迴和圍殲,也有足夠的時間調整對於營口方向的阻擊力量。重炮都能調過去,援軍也應該能過去!

我們再來看東野方面。15日錦州戰役結束,一直到24日這段時間,主要只有梁興初的阻擊部隊在打。那麼其它的主力能閒著嗎?據有關資料顯示,不但錦州到營口的線路上有東野主力在側翼監視廖耀湘部,在黑山到瀋陽的方向上側翼也有東野的主力在運動、迂迴。

另外,8縱等主力對於廖耀湘部的側擊、阻擊,極有可能因為在時間上和過程上和其後的圍殲過於連貫,給人造成了就是一個階段、一個過程的錯覺,從而直接被當成了後一個階段。仗打得太大、太亂不好總結,這怕是也有可能。

歷史疑問!遼瀋戰役是什麼原因讓廖耀湘最終放棄了向營口逃跑?幾門重炮,聽炮聲、僅靠判斷就下決斷?

從這張態勢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8縱的位置,是處在營口方向,且很近。這也能夠佐證一些問題。

好吧,明白了這些,結論自己就有了:廖耀湘之所以攻擊轉進營口失敗,主要有以下4點原因:

1,地方部隊獨立師的頑強阻擊。

2.8縱等後續部隊的強力阻擊。

3.廖耀湘自己的準備工作嚴重不足,尤其是在時間上嚴重失去了先機。

4.蔣介石、杜聿明、衛立煌等人的多頭領導嚴重影響了其信心和決心。

歷史總是眾說紛紜,真相有時候需要自己去分析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