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熱鬧的印度劇

《三傻》是一部勵志片。勵志片的正道是樹立正面典型。這個正面典型需要充實豐滿,神完氣足。只有這樣,才能充滿感染力,激勵人心。但不幸的是,此片雖然熱鬧非凡,精彩紛呈,卻惟在塑造人物上交出了一隻做工不甚精良的充氣娃娃。

《三傻大鬧寶萊塢》熱鬧的印度劇

蘭喬一出場,就設計令跋扈學長遭遇電雞。此計技術含量是小學生在自然課上學到的常識。當然,作為開場的引子,不必對此苛求。然後,“為什麼不用鉛筆呢”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笑話。拿出這個笑話到電影裡炫耀聰明,我只能善意的猜測:也許這個笑話在印度不流行,所以對印度觀眾是有效的。

課堂上,老師考“機器”一詞的定義。蘭喬答不上來,還要用一段繞口令來描述“書本”,似乎成功運用歸謬法諷刺了“死記硬背”。這段自作聰明的情節真是適得其反,令人倒足胃口。任何一個受過科學教育的觀眾都會明白抽象概念對科學理論的重要意義。將抽象概念視為無用,只能說明蘭喬這個人物根本還沒摸到科學的門,充其量是個有點小聰明的貧嘴青年。

《三傻大鬧寶萊塢》熱鬧的印度劇

一位“有天賦”的學生因為不能“應試”而意志消沉(多麼無趣俗套的情節),放棄製造新型小飛行器的興趣專案。蘭喬悄然接手這個專案,終於做出了一架能飛的東西!看到那玩意兒飛起來的一刻,我流淚了:如此高科技的天才之作,放到吾國,一定能榮獲XX市中學生科技創新一等獎吧。這就是影片所呈現的,印度頂級工科院校的頂級學生水準。此片編導真的不是高階黑嗎?

……所有這些幼稚情節,都體現了創作者(編劇和導演)對科學的極度無知。無知而能說套話,講大道理,看來也不是吾國人民獨擅勝場。我在漫長的中學時代就已經受夠了“應試教育改革”、“反對死記硬背”、“拒絕高分低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之類聒噪。我真心不知道為什麼時隔多年,還要看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聽一群印度人再聒噪一遍。更何況這群印度烏鴉的知識水平,根本不足以塑造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正面典型來。

《三傻大鬧寶萊塢》熱鬧的印度劇

此種無知在影片的最後達到高潮,令人噴飯:蘭喬大學畢業後成了教育家兼發明家。作為教育家,他似乎走上了空想社會主義的老路,憑空建立了一所“科學教育烏托邦”式的學校。但同時,他在這個烏托邦裡所做的一切,又似乎僅僅是一位吾國中學裡的優秀課外興趣輔導員。——總之,連空想都沒什麼想象力,影片創作者的極限也就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