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秩序遇到執拗敏感期

當秩序遇到執拗敏感期

當秩序遇到執拗敏感期

兒童的心靈是一個神秘的深淵,照料他的成人並不瞭解它。當我們不瞭解的時候,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給他們愛和自由。

——蒙特梭利

昨天,孫先生下班回家 ,敲門,我正準備開門 ,就聽到霖寶大叫一聲:“媽媽,我來開門!”我嚇得趕緊把手縮回來,側向一邊,”好的,你來吧。“

小傢伙開門,“爸爸,你下班啦!”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我和孫先生相視一笑。

腦子裡想起前兩天的一次開門情況。孩子要開門的時候,我手快已經打開了門,孫先生進來,小傢伙憤怒地大哭、跺腳,說什麼也要把爸爸推出去。

最後的處理辦法是:爸爸出去,重新敲門,孩子聽到敲門聲,自己去開門。這一套程式結束後,總算停止了哭聲。小傢伙依然還很委屈。

心裡明白,孩子秩序敏感期想必是要過度到執拗期了。

當秩序遇到執拗敏感期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可能你已經經歷或正在經歷,接近崩潰中。

秩序感是蒙特梭利揭示出的兒童的重要敏感期之一。其實,孩子從出生後的幾個月就開始出現對秩序的喜好。對於幼兒來說,世界是以不變的程式和秩序而存在的。這種秩序進入到幼兒的內心,成為幼兒最初的內在邏輯。後來,兒童的這種邏輯在形式上開始改變,不變的邏輯核心被抽象出來,在此基礎上,事物的形式才開始變化。這個時期的程式和秩序給兒童以安全感。

這一時期,幼兒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人物的呈現、物品的所有權等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戰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會表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

在幼兒腦袋裡的“秩序”包括:他第一次看到某樣東西在哪裡,那麼他會一直堅持它的位置;每天回家的路線是不能改變的;出門一定要帶書包、水杯;玩具車必須是排排站的……

熱愛秩序是幼兒的一個特點。對於幼兒來講,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就像呼吸需要空氣一般,當它得到滿足時,就產生了一種自然的快樂,這種快樂意味著一個人對他自己環境裡的所有細節方面都能支配。

如果秩序被打亂,會給兒童帶來極大的不適和混亂。兒童不得不把精力轉移到對無序環境的抗爭中,孩子會焦慮,直到解決問題,他才會鬆了一口氣,投入到下一個工作中。

兒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

第一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

第二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第三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都要重新來。

當秩序遇到執拗敏感期

現實生活中,成人隨意打破兒童的秩序會使兒童飽受痛苦,而成人常常理解不了這一點。

作為家長,所要做的就是理解和尊重這一生命現象。意識到秩序敏感期的存在是與幼兒的心理發育特點密切相關的。

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面對孩子在這一時期出現的種種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要試著更多地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如果孩子產生的是合理的需求,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儘量滿足他們在秩序敏感期的“有序願望”。

對於原則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夠滿足孩子,就需要靈活變通,透過擁抱、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平息孩子的情緒,切記蠻橫“鎮壓”。

對於已經發生的,就陪伴孩子,准許孩子把憤怒哭出來,讓孩子把情緒哭出去,孩子自己就會接納發生的事實。執拗期的孩子可能常常會這樣固執,請堅持正面管教的精髓“和善而堅定”。

當秩序遇到執拗敏感期

同時,家長還可以抓住幼兒天生的秩序感,化被動為主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邏輯思維,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

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和飲食習慣。起床後,幾點喝奶、吃輔食、午睡……成人看似毫無變化的生活作息,對於幼兒來說非常重要,讓孩子做到“心中有底”。

將閱讀納入每日的睡前儀式中。孩子漸漸會知曉,講完故事就要睡覺,而一旦敏感期出現,孩子的堅持更會反過來督促家長堅持(不講故事,我是不會睡覺的哦)。

引導孩子學習收納玩具和日用品。玩玩具、收玩具、把玩具放回原處,這種日常秩序的培養,都會使孩子形成很強的邏輯思維和秩序感。

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秩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意味深長。

鳥有翅膀 孩子有書

掃碼備註”趣芽繪本閱讀“

加入趣芽繪本互助社群

讓孩子的閱讀之路從幼兒開始

當秩序遇到執拗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