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米,口很大,是人類5億年前的祖先?

最初接觸到“猿人”這一詞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了,小到什麼年齡連我自己都想不起來了,但那個年齡的我是有記憶的了,要不然也不會直到現在還記得聽到“猿人”這一詞是在小時候。對“猿人”印象之所以哪麼深刻,那得歸功於爺爺的功勞,爺爺透過生動的比如和結合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把“猿人”描述的特別神奇,神奇到我現在這麼大了,還相信爺爺說的是真的,哪怕現在一些關於科學的文章有記錄說,“猿人”這些事蹟是被誇大好幾十萬倍的,但我還是相信爺爺說的。因為對現在的我來說,古時候的“猿人“有多麼神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很懷念小時候和爺爺在一起的時光。爺爺當時說的故事我是忘的七七八八了,但我還是能回憶出爺爺曾經和我說的幾種古代”猿人“,其中就有:“北京猿人”、“北京自立人”、“南方古猿阿爾法種”、“匠人”、“佛洛勒斯人”、“尼安德特人”還有“智人”,這些人種誰先誰後,在這裡就不一一講解了。

一毫米,口很大,是人類5億年前的祖先?

很多人都知道,人類的祖先可以透過古時“猿人”留下的骨骸去追溯,如“北京猿人”和現在人類距離快有50萬年。但是這些時間都不是問題,考古學家們都可以根據挖掘出來的骨骸進行追蹤,再加上現在高科技裝置的助力,追蹤過去就顯得比以前更加容易的多了。

一毫米,口很大,是人類5億年前的祖先?

今天我們來談談,人類5億多年前的祖先是誰?長什麼樣的?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會不會覺得我說的特別荒謬,這也難怪,因為5億年前和“猿人”相比,它可是比它還遠久100倍,就算現在科技再發達也無法找到那時候人類的祖先,再退一萬步設想那時候怎麼可能會有人類遠祖呢?透過考古學家們無私的奉獻,讓我們對地球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有了不一樣的見識。在人類遠祖起源和早期演化中,我們能看到大與小的辯證,看到自然選擇的力量,看到生命的智慧。

一毫米,口很大,是人類5億年前的祖先?

先來說說動物跟真菌的區別,它們兩個共同點就都是異養生物,不同點就是動物是用口來吃營養。真菌、蘑菇是靠表皮或者靠寄生來獲得營養。所以口對它來說是第一重要的,像我們人一樣,人是鐵飯是鋼,我們大口吃四方。就連剛出生的嬰兒天生自帶用口吃東西的本領。皺囊蟲就是一個特別好的例子,最早的口就是從它開始,皺囊蟲極其微小,但口很大,口是動物新陳代謝的第一需要,口大吃四方。有意思的是它沒有肛門,而且排洩不用肛門,它身體旁邊只要有一個小孔就可以排洩了,所以它非常簡單。同樣天下第一魚的頭很小,但眼睛出奇的大,在求生不易的江湖裡混,眼觀六路,能取食優先,避難及時,在生存鬥爭中贏得先機。不然,絕無你我今天輕鬆對話的機會。

一毫米,口很大,是人類5億年前的祖先?

達爾文撰寫的一本書籍講述的是世界萬物的源頭,裡面提到了一個特別好的理論知識,達爾文說:“一個共同祖先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多個,然後不斷髮展出去,構成了一個生命的發育樹或者譜系樹”。按照進化論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5億年前由單細胞演化而來,按此邏輯人類、豬、狗、貓、老虎、大象、螃蟹、蜘蛛、青蛙、老鷹、麻雀……水稻、小麥,燕麥,蘋果……都有可能和人類是遠親。說到單細胞,這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細胞膜,細胞膜是個很神奇的外膜體,它包裹著細胞,細胞膜透過與外界的接觸幫細胞吸取營養物質,為細胞分裂提供了巨大能量支援,細胞膜相當於細胞的嘴巴,細胞膜發現營養物後,就馬上把營養物包裹起來再透過最短的速度傳輸到細胞內部。這一步的意義是非常大的,至於多大不言而喻,但也說明了用嘴攝食的重要意義。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在當時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和抨擊,但因為地球地質結構的變化(如:火山爆發)導致各種各樣的物種不得不變遷和同時因為生存環境的變化,物種之間有可能存在交叉繁殖的,導致基因發生了變化。物種的進化告訴我們,他是正確的。能夠適應地球環境和氣候變化生存下來才是贏家,才有立足之地,適應不了種種變化只能被無情的淘汰掉。動植物世界和人類社會都是如此法則,這法則延續至今,也會千古不變。

一毫米,口很大,是人類5億年前的祖先?

也有人說進化論有很多很大的漏洞,比如沒有找到中間型別的化石,如長頸鹿。變異幾乎都是有害的,而且怎麼變也沒有成為新的物種。如果蠅和人腦發育的機率等等問題。

一毫米,口很大,是人類5億年前的祖先?